走进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崂山,在其景区内沙子口西澄瀛村附近,一块上书“青岛崂山百雀林生态观光园”的醒目标牌,赫然映入游客的眼帘。园内鸟鱼花香,林木葱茏,小桥流水,竹径通幽,置身其间,犹如进入人造仙境一般,人们无不为之赞叹叫好,流连往返。 可有谁知道,就在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绿色稀疏的荒山。是他,人称“山大王”、现为公司总经理的张学珠,历尽千心万苦,才使荒山变成今天的绿洲的。 1995年春,正是国内建筑行业如火如荼,走势十分强劲的时候。而就在此时,张学珠竟出人意料的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放弃自己如日中天红火的地产生意,回村包租治理村后那片荒山。话一出口,全家人愣了,凡是熟悉他的人无一不说,“这不是犯傻吧?”……
要知道,在当时,当地弃农、弃荒经商风气正浓,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竟有人要承包荒山,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一再倡导,可这无疑是如同向人群中扔了一枚“闷弹”,一时间让人回不过味来……
谁也不懂张学珠的心思。原来还在20年前,年仅16岁的张学珠,初中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崂山风景区内干了将近两年的护林员。在此期间,他深深地领略了绿色大山与社会、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他暗自发誓,有朝一日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开发大山,保护家园。他说干就干,毋庸置疑,谁劝也不行,谁拦也不住,郑重地向村委签下了承包村后那千亩荒山50年不变的协议。
开弓没有回头箭。刚开始他有热情,但缺少经验。1997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袭来,使他刚刚栽下去的近4万株树苗,眼巴巴地瞅着被活活干死,所剩无几,对他当头就是一棒。是啊,“远水解不了近渴”。治理荒山,栽种树木,山上无水哪成呀?于是,他便一边栽绿,一边修路、打井、截塘坝。与此同时,他又一次购进10几万元的果树苗,搞了大棚种植,这在当时,如此规模的棚种果苗,在国内尚不多见。
就在他干劲十足,踌躇满志,为自己承包荒山了却了一桩多年心愿而欣喜之时,没成想,1998年那场突然而至的洪涝灾害,不仅在中国南方肆虐,而且也波及到了北方。由于缺乏经验,这场灾害不仅将张学珠辛辛苦苦搞起来的果苗大棚全部冲毁,还连同他雇人肩抬背扛砌起来的部分地堰、地塄也一起冲跨。前前后后两年多来投下去的200多万元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初见端倪的成果被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山上生活的艰辛、四处奔波的劳累、家里外面的不理解、背着“傻子”和“山大王”的诨名……这一切,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使这位曾经事业一帆风顺,一向凡事不服输,生性刚毅,年届36岁的中年汉子,平生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渺茫、事业的尽头,一时间,他万念俱灰,不知所错,趴在大山上一顿号啕大哭,整整半个月没有出门。
痛定思痛,他爬了起来,重整旗鼓,振作精神,继续向荒山要绿。他一边改善荒山的基础条件,一边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研究引进栽培各种林木、花果、鸟、禽等,对千亩荒山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科学开发,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打造”。
一晃十年过去。张学珠摸爬滚打,一路走来,将开始的千亩荒山,发展为目前的拥有“百雀园”、“百林园”、“百花园”等10大园区,栽种各种林木、花果等百多万株,建有2座水库,8处塘坝,7处木制园林景观,千米观光走廊,30多亩地的热带雨林,60亩地的崂山茶园,集休闲、观光、
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园林,总面积达到了2.3平方公里,先期投入已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
张学珠的荒山绿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性的栽树种绿,而是走出了一条同国际化接轨,与旅游相连,从初始的种植农业、高效农业、城郊农业、设施农业等,一举跃升为现代化的生态观光农业的成功之路。它不仅仅起到了绿化荒山,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而且,带来了旅游、观赏和经济、社会的多重效益。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治理四荒‘先进个体业者’”;首届山东省和青岛市的“十佳杰出青年农民”;青岛市崂山区优秀政协委员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此,张学珠有着更深的理解。面对未来,他感慨万千,对自己所选择的这条绿色之路无怨无悔。不久的将来他还设想到水土流失严重的西部去开发绿洲,把目标瞄向更远!吕玺珠何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