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今年5月去洛阳,从市区往南到龙门石窟的路上,忽然发现有一个路标,上写着“安乐窝”三个字。我赶紧问导游:“怎么,这里还有叫安乐窝的地方?”“有哇,而且还是一个旅游景点呢。”“回来时,我们一定要去看看。”征得同车的几位朋友同意后,我一再这样地叮嘱导
游。 在我的心目中,“安乐窝”可能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王公贵族或达官贵人给自己建设的极度豪华的享乐之所。在我家附近的天津蓟县,就有这样一座独乐寺。相传就是因为唐代安禄山在此起兵时,“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名。据说乾隆皇帝看了独乐寺和公乐亭之后,也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公乐亭,独乐寺,公乐没有独乐乐。”再一种是功能齐全的提供吃喝玩乐的高级娱乐场所。但这样的场所,怎么会变成旅游景点呢?又怎么敢挂这样的招牌呢?
待回程到那里一看,我才傻了眼。这个“安乐窝”,却是宋代理学家邵雍的故居。其中有邵子祠,祠堂坐北朝南,正门额题“安乐窝”三字,祠内有皇极书阁、九贤祠等古建筑。因邵雍生前喜爱花草,故祠中广植花木,四季松柏常青,花草繁茂。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号安乐先生,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邵雍30岁时,来洛阳游学,被洛阳的秀美风光所吸引,次年举家迁居洛阳。初到洛阳没有住处,自己又是一介穷儒,没有多少积蓄。于是,他在洛河南岸搭了一个草棚栖身。这里“蓬荜环堵,不蔽风雨”,每逢下雨,满屋都是水。附近的人都讥笑他,但他却不在乎,自称其住所为“安乐窝”,并赋诗一首:“家虽在城阙,萧瑟似荒郊;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窝。”后来,司马光、富弼、吕公著等人共同集资,为他买下了洛河天津桥南的五代节度使节安审琦的故宅。为了解决衣食问题,邵雍自己还在洛河边辟了一些荒地,收获仅供温饱。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不以为苦,自号安乐先生,仍把自己的住所叫做“安乐窝”。
由于邵雍以品德才学名满天下,朝廷多次请他出仕,但他一一回绝了。北宋熙宁十年,他患病去世,时年66岁。程颐为他写了墓志,称颂其“身怀内圣外王之学,其道纯一不染”。
在我们参观“安乐窝”时,周围的几家居民非常热情,争着抢着地说:“我们也姓邵,我们都是邵雍的后人。我们这个村就叫‘安乐窝’村,我们这个镇就叫‘安乐窝’镇。”我问:“你们邵家现在有当官的人吗?”一位中年妇女高兴地回答:“有哇,我们孩子他叔,就是刚选上的村长。要不,我把他找来给你们介绍介绍。”我突然觉得,这些邵雍的后人,都是很容易满足的人,也都是很快乐的人。
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境由心造,乐由心生。只要你愿意快乐,那么无论住什么样的房子,你都能像邵雍一样找到快乐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