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总是喜欢借重大的政治场合搞小动作,试图实现某种“外交突破”,而今年就选择了11月将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7月22日,陈水扁一改过去惯用的低调、幕后操作的“务实外交”模式,公开要求以“中华台北”领导人的身份参加这次会议。这一挑战国际惯例的做法当然再次碰壁。继
美国22日表态反对之后,24日,韩国以非常直接、坚决的态度拒绝了陈水扁的要求,台湾当局搞“务实外交”的图谋再次遭遇重大挫折。
韩国说“绝对不可能”
24日,韩国政府正式否定了陈水扁参加釜山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可能性。据韩国联合通讯社英文版的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的一位高级官员说,韩国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不可能发展官方往来,因此“没有政治关系的台湾领导人不能参加APEC会议”。此前,台湾媒体报道说,“韩国政府将向APEC各成员转达陈水扁要求与会的意愿,同时,韩国政府也愿意朝这个方向努力”。韩国政府官员对此断然予以否认,称韩国政府从来没有做过“将予以协助”等类似表态,反对陈水扁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立场决不会改变。该官员还明确指出:“在双方没有政治关系的情况下,此类活动不可能实现,陈水扁的发言似乎有某种政治目的。”对于台湾媒体报道的“陈水扁会见了韩国总统特使金宗埙”一事,这位官员也予以否认,称“金宗埙只是APEC资深官员会议主席而已,并不是卢武铉总统的特使”。
韩国联合通讯社同时刊出的韩文版的报道则语气更加坚决,称对陈水扁前往釜山的想法,韩国政府的立场是“绝对不可能”。
韩国媒体还报道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即台湾不是主权国家,没有参加APEC峰会的资格,陈水扁不能出席APEC峰会。
韩国媒体认为,陈水扁此举的政治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希望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突破一个中国原则。韩国政府早已知晓台湾当局的这一意图,但稳固的中韩关系不允许出现这一严重损害中韩两国共同利益的事态,台湾当局应该按老规矩、按惯例派代表来参加APEC峰会,想从韩国打开“外交”活动的突破口,拓宽“外交生存空间”,是不可能成功的,此举只能损害韩国为成功举办APEC峰会所做的努力。
台再“继续争取”也是白费
台湾《中央日报》评论说,韩国用如此直接、全然不顾迂回外交艺术的拒绝手法,固然“粗鲁无礼”,但论及本末,韩国是被动的反应者,并不理亏,一切都是台湾当局自己招惹的。
台湾当局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尴尬似的,在遭到如此严词拒绝之后还不死心。26日,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吕庆龙称,韩国媒体所公布的消息并不是韩国外交通商部的正式文件,不等同于韩国的官方说法,不算是正式宣布,台湾将继续争取。吕庆龙还辩解说,台湾自1991年参与APEC以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与各成员尽了相同义务,自然有权享有相同权利,所以“外交部”将继续努力促成陈水扁参与APEC峰会。
台“总统府副秘书长”黄志芳也称,台湾应与其他成员享受完全相同权利义务,在参加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不应有例外,与主办国有没有“外交”关系无关紧要。若因为双方没有“外交”关系,所以陈水扁不能出席会议,“那是否台湾所有政府官员也都不能到韩国参加会议?”
26日,陈水扁还亲自出面表决心。据台湾中广新闻网的报道,陈水扁在与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举行的电视会议中称,让两岸领导人在APEC峰会上见面是最自然的机会,尽管他知道困难重重,但不会放弃努力。
其实,无论台湾当局如何“继续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台湾新生报》认为,全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人认为这具有可行性。陈水扁的期望必然要落空。因为按照台湾1991年加入APEC时所签署的协议及其后所形成的惯例,APEC主办地虽然都向“中国台北”领导人发出邀请函,但这只是礼貌性动作,实际上台湾必须另行指派代表与会,领导人不能亲自参加。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等人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派为代表。非但台领导人本人不得参加,甚至地位较高的人也不能担任代表。例如,李登辉曾想让“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出席大阪峰会、陈水扁也曾指派“行政院副院长”赖英照参加文莱峰会,都未能得逞。2001年,陈水扁大搞“迂回战术”,派台湾前“副总统”李元簇出席APEC上海峰会,再次遭到拒绝。连卸任的副“总统”都被APEC拒之门外,如今陈水扁竟想“御驾亲征”,其结果可想而知。
各界纷纷批评陈水扁
《台湾新生报》指出,既然陈水扁明知自己进不了APEC的大门,为什么仍然正经八百地向“卢武铉的特使”提出这种要求呢?答案是必有所图。首先,陈水扁借“国际场合”大做文章,凸显两岸“国与国”的关系,即使去不成,单是提出这样的议题,也可借此凸显台湾的“主权”。其次,可以预料到,这样的要求必然无法实现,届时,陈水扁自然又可对大陆大批特批,为培养两岸的敌意添柴加薪。国民党发言人张荣恭、“立委”苏起等也持相同的看法,认为陈水扁声称要出席APEC峰会是根本不可能的,他的喊话其实只是一句口号、空话,然后故意制造“中共打压”的悲情。
台《中央日报》批评说,陈水扁不顾国际社会的现实,遭到如此坚决的拒绝,可以说让台湾大失颜面。类似的尴尬已多次出现。若不肯放弃“台独”,台湾当局在两岸及“外交”问题上将一直原地踏步。
《联合报》26日的社论更是借用陈水扁一贯的“台独”立场批评他政策思维自相矛盾。该社论质问,陈既然接受“中华台北”,却为何反对“九二共识”?他在处理两岸关系时,一下子要“正名制宪”,一下子又“不可自欺欺人”;一下子否定“九二共识”,一下子又标榜“中华台北”。如此矛盾错乱,岂非更是自取其辱?这又如何会让他在国际及两岸建立其可堪信任的地位?这样摇摆不定的政策路线又如何为两岸关系标定经纬?(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刘复晨 本报特约记者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