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7月23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清华大学组织的艾滋病与媒体报道研讨会上说,农民工和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近期卫生部将把农民工、大学生作为预防艾滋病宣传的重点人群。(7月24日《新京报》)大学生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一时间议论纷纷。笔者以为这是一种误读。我们有必要弄清艾滋病
传播的高风险人群的基本定义。在国际上,人们把那些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统称为高危人群或高风险人群,具体范围主要是男性同性恋者、注射吸毒人员、妓女和嫖客。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在我国流行日益加剧。主管部门通过对国内艾滋病的监控与研究,发现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是职业卖血者、吸毒者、多性伴侣者、卖淫嫖娼者、同性恋者及性病患者家属等。
把大学生确定为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让人很容易把大学生与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划等号。不否认,当今的大学绝非艾滋病不可侵入的一片净土,但究竟有多少大学生在吸毒、卖淫嫖娼?目前也没有一个部门或调查机构能说出确切或大概数据。重要的是,我国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研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了职业卖血、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上,通过相关报道也可以看到,在这部分高危群体中,很少发现大学生的身影,所占比例很小。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凭什么说大学生为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大学生是高风险人群”,不如说“大学生是预防艾滋病宣传的重点人群”更为准确。对高危人群,国家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制定干预工作计划,开展“面对面”教育、安全套推广、美沙酮替代、针具交换、性病防治等具体工作。对大学生呢?“大学生是今后社会的一个重要预备群体,宣传工作不能集中在下游,而是应该从上游做起”,笔者从毛群安的这些发言内容中,找不到大学生是高危人群的任何依据和相应对策,得到的惟一结论是,要加强艾滋病预防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大学生也是一个“重点”。而这,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所有公民。
笔者以为,如果没有详尽调查研究与准确数据为依托,最好不要盲目针对一个群体滥下定义。这种缺乏科学依据并有妖魔化大学生嫌疑的定义,容易对一个群体中绝大部分善良人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