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邻里关系出现分支,住户更换快,租赁多    邻居好像“走马灯”
   最近,洛阳路新园小区的王大妈发现自己楼上又换了
一家租户。王大妈掐指一算:这是年内的第三家了。    
   记者调查:四类情绪四种结果
   第一类:谁来谁欢迎
   市南区湖北路王女士
   王女士表示,自己对每个新邻居的到来总是首先表示欢迎。每有新住户搬来,自己都会主动与对方打招呼。有时,自己还会提醒新邻居在这居住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如何锁门更安全等等。王女士认为,有了新邻居是好事,可以结识更多朋友。而且新邻居也很好相处———“只要第二次见面说声‘你好’,再交流就没问题了”。
   第二类:就怕没公德的
   市北区北仲小区姜先生姜先生的楼上房子长年出租,这几年真换了不少“近邻”。姜先生说“就怕遇上那没公德心的”。据姜先生介绍,一次搬来两个年轻人,整天在家听音乐,搞聚会,经常是到了深夜还喧哗不止。自己一开始还觉得年轻人喜欢热闹,没什么。可后来实在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休息。自己只好找上门去,虽然对方道了歉,但活动却没停。之后又换了一对中年夫妇,闹是不闹了,就是这家喜欢乱丢垃圾,洗衣服拧不干就往外晾,破坏了整体居住环境。姜先生去找他们,对方竟说:反正我们是暂住,管不了那么多。姜先生为此和他们大吵了一架。而姜先生最“痛苦”的记忆是:曾经有一位精神受过刺激的租户,每天用棍子敲打地板,还动不动破口大骂。换了几茬邻居,姜先生最想念的是那家没那么多“毛病”,还经常帮自己忙的老夫妇。
   第三类:看谁都不顺眼
   宁夏路宋女士
   宋女士所住的楼上不明不白地丢过东西。而楼上租户较多,换来换去,也查不清是谁干的。宋女士觉得还是以前的老邻居好:彼此熟悉,底细明确,相处也放心。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新邻居出现,总感觉别别扭扭的。新邻居的防盗门总是关的严严实实的。像收水费,以前邻居打个招呼就行了,现在自己要跑好几趟才能见着人。尤其是一次警察上门查了一个租户,就更让自己觉得不放心了。
   第四类:换邻居与我何干
   市南区某高层住户李先生
   “我们这里邻居换得勤,从没想过要与他们有什么交往”。家住东部某高层的李先生基本是上班就走,下班关门,几乎不和邻居打交道。自己对门也是长年出租,什么时候搬了家、又换了什么人从不清楚。有一次,自己在外边办事遇到一个人,看着眼熟,一聊才知道:原来在对门住过。李先生认为,现在社会节奏快,社交活动也多,很少有时间在家。何况,那些租户成分复杂,最好的方式就是各过各的,互不影响。记者李峥
   
   ■记者观点
   由于青岛的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大,房地产业发展也很迅速,因此流动人口与房屋租赁都在增加。而以往的以单位或原住民为单元的居住模式,也逐渐被多元化居住所替代。面对着“走马灯”的换邻居,人们的反应也是多样化的。但无论如何,连接我们生活的重要纽带之一———邻里关系不应被淡化。对于租户来说,需要尊重原来社区的“习俗”。另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业主公约对承租人同样具有效力,为了督促业主约束非业主使用人遵守业主公约,业主对非业主使用人违反业主公约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故业主对承租人违反业主公约的行为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因此,作为房东出租房屋时也要提醒租户遵守有关条款。但是如何能“短、平、快”地融入新环境,还须双方面的努力。
   青岛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这种开放不只是表现在政策、经济方面,而在青岛人的心态上也应如此。一位外地来青寻亲者曾感叹:青岛人就是好,问个路,那么多热心人帮忙。我们对待一位路人尚能如此,更何况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邻居呢?邻居换得多,是一个社会开放的结果,而每一位新邻居都会很快找到家的感觉,这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