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终于尘埃落定。从6月24日山东省公布高考成绩后,通过本报“招考在线”咨询志愿填报的电话就一直热得发烫。记者发现,让许多考生及家长心里没有着落的,除了报考院校,就是繁杂而陌生的专业设置。
因为对自己的兴趣、潜能不清楚,更加上对很多专业不了解
,绝大多数考生填报专业时都是“跟着感觉走”。统计显示,今年在我省招生的近1700所院校中,各类专业竟有2400余种,新增专业更是一大堆,难怪考生、家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专业设置的过细化与教育的大众化要求显然背道而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张欣平教授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但教育的内容并没有作出相应调整,本科阶段重点应放在通识教育上,专业学习面太窄,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
张欣平认为,高校新增专业不可盲目跟风,国家应加强对学科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防止专业设置上出现以招揽生源为目的的现象。
改革现有的招考制度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例如,一些院校推出的“大类招生”。主要做法是,新生入学后前两年上全院基础平台课,大二时可根据学院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选修,第三年可按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专业方向。这既使学生得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过早选择专业而造成的盲目性。
对考生来说,高考的意义远不止一场简单的考试,它关系到今后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省实验中学高三班主任吉林絮接受采访时说,高中阶段应该适当引入职业规划与指导教育,首先对班主任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其次要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完)(记者 王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