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全市工业效益实现两成以上快速增长,但仍有三个影响效益持续提高的现象不容忽视 本报讯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尽管今年前5个月青岛工业经济效益在总体上实现了两成以上的快速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工业领域中仍然有三个影响全市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的现象冒了出来
,有关方面和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以确保今年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市统计局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9%。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上保持了快速上升的发展势头,前5个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3.07,比去年同期提高27.95个百分点。但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影响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的现象也冒了出来,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据了解,影响全市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部分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高,减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高达28.8%。截至5月末,全市规模以上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9.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0%,比今年4月末新增亏损额2.0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55亿元,新增亏损6800多万元。
“两项资金”呈上升态势,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5月末,全市工业“两项资金”占用总额达到49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比4月末增加13.8亿元。据分析,“两项资金”的增加主要由应收账款净额的增加所致。其中应收账款净额323.8亿元,比4月末增加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4%;产成品资金168.8亿元,比4月末增加2.7亿元,同比增长19.1%。
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居高不下,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企业部分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5月份,我市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8.42%,涨幅明显高于101.28%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压缩了企业的赢利空间。(本报记者刘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