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渔业无线电管理总站通过开展“电波顺航情”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切实发挥海上安全通信救助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海上安全救助,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一、创造性地组织了海上安全救助二级通信网络,整合海上安全救助体系
&nbs
p; 通过制定“电波顺航情”服务品牌工作措施,特别是对海上安全救助通信联络制定了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建立了海上安全救助二级通信网络,即以青岛市渔业无线电管理总站为中心,各(区)市渔业电台为分中心,形成陆上一级通信网络。以海上渔船作业编队小组为组建单位,通过“单边带”、“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海上二级通信网络,积极开展海上自救、互救,有效的整合了海上安全救助的优势。目前全市海上二级通信网络现有31个渔船编队、由912条渔船组成。 2004年10月9日凌晨零时11分,鲁黄渔0079号渔船被一外国货轮拦腰撞坏,情况十分紧急。青岛市渔业无线电管理总站当班人员接到求助信号后,立即通过海上安全救助二级通信网络向海上渔船发出救助通播。通播发出后,黄岛区第一渔船编队同一个通信联络小组的0127号、0128号等七条渔船放弃海上作业,立即前去救助。经过12小时的努力,鲁黄渔0079号渔船被安全拖至薛家岛码头,避免了一次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开通24小时渔业电信服务,及时、准确、主动地进行海上通信联络,为海上安全救助架起金桥
青岛市渔业无线电管理总站克服人力、物力不足的困难,由原来的8小时值班,主动改为全天24小时值班,为海上作业渔船提供全天候的海上安全救助通信服务。
2003年5月20日,鲁城渔0819号渔船在海上作业时,一名船员胳膊被起网机绞断,通过青岛市渔业无线电管理总站联系海军“601”军舰出海救援,及时挽救了渔民的生命;2003年9月22日,鲁黄渔1333号渔船在海上作业时,一名船员腿部受伤严重,青岛市渔业无线电管理总站在没有接到通知的情况下,及时主动捕捉到了伤情信息,并且迅速联系救助,使该船员得到及时治疗。
2003-2004两年来共实施海上通信安全救助23次,救助渔民16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三、开办“渔民之家”和“天气、海况预报”信息播报服务栏目,实施渔船海上作业安全工程建设
“渔民之家”每天定时播出,使渔民及时掌握渔业行情,掌握与渔民生活、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天气、海况预报”平时定时播出,即将出现恶劣天气时,24小时整点播报,使渔民及时掌握海上天气情况,避免了许多恶性事故的发生。两个栏目的开播,在渔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渔民的热烈欢迎。
为全面提升青岛地区海上通信能力,青岛市渔业无线电管理总站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由政府出资在2005年9月以前为60马力以上的近千艘渔船配备单边带电台,从而从根本上消除海上作业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