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班岛,给你绿色的空气”、“天目林海,融入自然原始森林中”、“我们这里是天然的氧吧”,“泼水节、火把节邀您参与”、“民俗风情园给你特别的感受”、“刘三姐与您对山歌”、“这里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穿梭在旅博会的展厅,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语。在这里,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民俗文化
几乎已成为国内外参展方共有的“招牌”。
无论是杭州西溪的国家湿地公园,还是自称“国内生态旅游典范”的漓江古东景区、扬州瘦西湖生态园林;无论是崂山的北九水和巨峰,还是临安的天目山、武夷山、蒙山的原始森林;无论是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还是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的秀丽岛屿。所有的旅游景点在推介时无不在向游客发出这样一种信息:这里是生态的,这里是绿色的,这里有纯净的山和水。游客在这里可以理解自然,亲近自然,明白自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亲身体会到一种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
这就是亚太地区旅游各国近年来着力推崇且日益兴旺的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多年来,亚太地区各国淳朴自然的生态、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各国吸引世界各地旅游者、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法宝”。由于人们环保和生态意识的逐步加强和工业污染、城市喧嚣之害越来越大,人们给予生态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更多的旅游者希望走进这些近乎原生态的大自然中,体味和感受一份清新与宁静。也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亚太地区各国纷纷在保护的前提下对一些独特的自然风景进行了适度的开发,让旅游者从中领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体验民族文化风情,同时又充分保护旅游需求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但,这种生态旅游的兴旺则需要民族文化的助推。
到云南民族村体验泼水节、火把节,来崂山了解道教文化,到周庄看传统江南水乡民居和民俗,到无锡灵山、浙江普陀山体味佛教文化,到澳大利亚、泰国感受独特的异国风情和民族文化……旅博会传递的这一切资讯,其实也都在表明这样一个道理:离开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仅有山水可观的旅游是不充实的、内涵不足的。
记者在与参展客商交流时也得到了许多人对这一观点的确认。大家一致认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是亚太各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旅游的精髓。亚太各国有着厚重博大的多民族文化,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当充分利用好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东西,充分利用它可以实现自己的独特性,吸引更多的游客。
而世界旅游发展的实践也在证明,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越高,独特性越强,多样性越丰富,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从另一方面讲,发展旅游事业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旅游业发展了,就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让他们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去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这样,民族文化特色和旅游将更加相依相融。
这正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相信越来越成熟的亚太国际旅博会将这一希望在亚太各国之间不断地传递,促进亚太各国旅游业的日益繁荣。本报记者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