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南行采访,与当地干部交流,常有如沐春风之感,也使记者对这句古训有了深刻的理解。
学习赶超南方,有大量工作要做,但考察团一位同志说得好:说一千道一万,重要的是要有一大批有胆识、有本领的干部。
一
名满全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只
有28岁;江苏省许多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也不过30多岁;上海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的平均年龄是49岁,9名成员,知识结构合理,有学理的,有学工的,也有研究管理的……记者所到之处,对那些知识型、创新型、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领导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妨听听他们的解释。上海的同志说,干部的形象是区域发展状况的“名片”,投资商从这张“名片”,可预测区域发展的层次和潜力;杭州工业园的领导说,再靠劳力型、粗放型管理,再停留在“态度好一点、时间快一点、收费低一点”的水平上,是管不好、也管不了的……
再看看实际情况。上海松江就是个例子。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超过全市3到5个百分点。区领导直言,关键在干部选拔。缺乏开拓创新、破解难题、综合协调、自我约束“四种能力”的干部相继“出局”,一批新型“领航人才”取而代之,局面立即一新。当土地、人力成本的攀升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招商引资在这里高招迭出:使产业链集聚,产生规模效应;使布局更加合理,降低成本;使政府审批手续极度简化,提高效率……结果,招商引资额度一路上扬。
建立知识型、创新型干部队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用人观念、选拔机制不变,无从谈起。
二
最近两年,南京市一些“头头脑脑”发现,原来坐得挺稳的“铁交椅”,有些发烫了。先是一批局长在“万人评议机关”中被“评”掉了,后是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了一批“局干”。最近,民主推荐的“触角”又伸到了区级“一把手”的位置上。
“事业要超常规发展,对干部就不能‘办进修学院’,更不当保姆,不能干的就迅速淘汰。”南京江宁技术开发区领导的几句话掷地有声。这个区每年任务指标下达给乡镇、园区,所有领导干部都签责任状,一般干部交风险抵押金。区里督办查办,每月一查,赶不上进度的亮黄牌;秋后算账,因主观原因没有完成任务的,必须“引咎辞职”。完成任务的,区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党政一把手实施重奖。
以发展实绩优胜劣汰干部,已是苏沪浙共同的取向:萧山在招商引资上实行末位淘汰,对列后几位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降级使用;苏州市提出处理无作为干部,责成纪检、监察机关对工作平庸、不干事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苏州工业园,除了区领导班子外,其余全部是招聘制,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由此获得强力助推。
三
铁交椅烫得坐不住,各级干部只有跑步求发展;反过来,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苏沪浙不少地方求贤若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些做法,感到耳目一新。
南京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对所有委任制局级领导职位,凡是本单位有合适人选的,通过竞争上岗方式产生;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南京至今已成功开展了7次公选,2002年进行了4次。
苏沪浙许多地方,“选千里良驹”早已超出了地域的限制,五湖四海英才都是招揽目标,“优化干部队伍”因为有了源头活水而变得实实在在。南京的公选,目光直指全国。去年以来,市政府秘书长、规划局长,12个企业老总,都是在全国范围内招选的。泰州市索性确定了“四个一批”:从国内重点院校选录一批,从国家级人才市场选聘一批,从先进地区对口招录一批,从国外引进一批。
上世纪90年代,昆山市在确定园区经济为主攻方向后,断然将各镇书记和镇长在原有级别不动的条件下,统统变为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职,空出岗位在全国公开招聘人才。市领导说,道理很简单:原有干部的观念,肯定跟不上园区经济的发展,现教他们转变观念,怎么来得及?人才引来了,就得放手用。现任的昆山市委书记、市长和相当一批主要干部,都是那“一茬人”。昆山经济能在高起点上继续腾飞,与此不无关系。
是因人设事,还是因事求人,出发点差之毫厘,结果就会谬以千里。
作者:李海燕(执笔)盛刚 宋弢 吴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