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超常规发展,无疑是南方之行对我们最大的震撼与冲击。而在这些令人震撼的数字、气魄和发展思路背后,同样引人关注的,是一轮正在升温的区域竞赛。在这场以政府营造环境为主的竞争中,他们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
浦东新区招商中心,
是一幢普通的四层小楼。这里的办事效率是一流的:投资2400万美元的瑞士沃尔沃建筑公司2天通过了审批,新加坡新资房地产公司投资1·3亿美元,3天就拿到了经营许可证……2001年之前,浦东新区政府共握有审批“大权”724项,经两次改革,只剩了253项。权少了,服务的领域却宽了;政府小了,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事实上,作为上海政府模式改革的“试验田”,浦东新区政府的设置中,一开始就没有行业主管局,经营性的职能全部下放给企业——换言之,企业没有“婆婆”。而社会性职能,像公路和市政设施的养护、水陆的运营管理等,全部转移给中介机构和团体,政府只管监督和制定政策。
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区长姜斯宪说,“浦东政府的小,主要指的是人员的精简与机构的整合,并不意味着政府功能的减弱。当大量不需要政府管理的事、不需要政府掌握的权放给社会后,这种管理上的小,反而加强了政府的服务,许多‘一站式’服务使新区实现了高效运转。”
上海强调“小政府,大服务”,浙江打造“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江苏力推“服务性政府”,无不意味着现在和以往的不同——不是比谁用行政力量调配资源的能力强,而是看谁能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少管事,管自己应当管的事,正是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
二
“比服务”,是在长三角采访,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苏州的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既是招商引资的高手,又是为外商排忧解难的能手。在他们看来,优惠政策是有限的,而优质服务是无限的。“全过程服务、全领域服务、全天候服务”,更是融入每一位昆山干部的思维。有调查表明,外商对苏州法制环境的满意率高达99·84%。目前,在整个苏南地区,这种服务已从外资扩展到民资,所有投资者都能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温馨。
上海的同志告诉我们,相对来说,上海的政策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肯定不是最优惠的,也不是惟一的。能让的尽量让,让不了的,要靠提供优质服务,首要的是提供安全、透明的环境,吸引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而这种服务绝不是被动的选择,恰恰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之一。记者了解到,温州的许多企业已把总部或研发中心、投资中心放到了上海。理由有两条:一是有比较规范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成熟的周边产业环境以及集中的人才资源;二是政府部门作风务实、管理高效、规则透明。就职于美特斯·邦威的黄先生对记者说:“在这儿办事,用不着托人找关系。”
企业和政府贴得太紧,或与之打交道费劲,大多情况下和一个问题有关,即各种审批环节太多,每个庙门都要跑到。也许可以这么说,什么时候企业跟政府打交道不觉得成本高了,企业和政府官员“套瓷”的少了,机构改革也就渐入佳境了。
三
目前,长三角各地区间的竞争聚焦在综合环境上。
在浦东,昔日单纯的“招商经济”,已逐渐被时下流行的“流量经济”取代。新区政府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流”,意欲通过促进各类经济要素快速集聚、扩散和融合,来构筑大外资、大外贸、大开放的新格局。
在昆山,则着力营造最低的交易成本环境。当昆山的地价优势已不复存在,昆山的服务措施谁都可以学时,他们正在靠产业链的优势把外商“拴”住。
人们可能知道,昆山的笔记本电脑年产量已占到世界市场的四分之一,但许多人所不知的是,昆山市副市长朱凤泉曾经专门找来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一拆开,将800多个零部件逐一对照昆山的产业目录,找出昆山所缺,从而进行针对性招商。当发现昆山的政府将招商的领域细化到如此地步,谁还能说他们的成功是“偶然”得之呢?
从最初重视引资硬环境,到后来的软环境,直到现在的产业链,这里面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有一句话叫做,企业逐市场而居,而非逐政府而居。还有一句话是,投资者选择政府,而不是政府选择投资者。前一句是说,企业和企业家有自己的主张,资本有自己的流动方向和运动规律,从“势”的角度说,有时政府其实是挺无奈的;后一句是指,政府又不是无所作为的,关键要顺“市”(势)而为,区域竞争的领先者就是这样让财富流向了自己。各地虽然区位资源和比较优势不同,对投资商的引力和需求也不一样,但这些基本的规则是相通的,谁先悟到并行动在前,就构成了先发优势。
能否形成成本低、效益高、投资容易、生产方便的投资环境,实现内部和外来生产要素的迅速集聚,已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明白这个道理并不难;要实现这一点,却是一系列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其中包括,对产业趋势的领悟和把握,对市场准则的理解和遵从,准确的政府定位和对其职责的恪守,以及在此前提下,一系列符合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要求的运作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
其实,许多看似超常规的大手笔、大发展,往往不是计划出来的,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作者:盛刚(执笔) 李海燕 宋弢 吴宝书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