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长期困扰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包工头”式的不规范用工方式将被“正规军”取代———记者从前天召开的全国建立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现场会上了解到,通过卓有成效的举措,青岛劳务分包企业已成为建筑用工的绝对主体。全市24万建筑大军基本实现合同管理,其成功经验引发全国同行关
注。
据统计,青岛现有劳务分包企业379家,占建筑业企业总量的29%。建筑业从业人员24万,其中,各类管理人员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7%;一线劳务人员20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83%,其余的6.5万人,也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合同,基本实现了全员合同管理。
建设部有关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建筑业“包工头”式的用工方式,使大量“散兵游勇”在城市及工地现场聚集,对行业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突出表现在:农民工劳动和生活条件差、管理混乱,克扣、拖欠工资问题严重,同时,在这种用工方式下,大量农民工未经安全和职业技能培训就进入建筑工地,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
据了解,青岛为了解决这一顽症,让规范的劳务分包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市场用工的主体,在制度、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了扶持劳务企业的发展,青岛理顺了相关的税收体制,规定由总承包企业缴纳营业税的,劳务分包企业一律不再缴纳营业税;对资质申办程序进行简化,实施“先上车后买票”,即先办理企业暂定资质,在规定的时限内从业人员再考取上岗证;为了给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青岛规定凡10层以上高层住宅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工程,均要实行进场招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任务。同时,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还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查处,进一步规范劳务分包企业的经营,促使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本报记者段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