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最有说服力。 从年产值不到一百万元,仅用8年时间,成为年营业额6亿多元的青岛地恩地集团,资产规模膨胀了600多倍,产业涉及机电科技、生物农业、进出口贸易、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世界激光定位孔加工机械第一人。
民营企业如何做百
年的跨国企业,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地恩地”创立之始,董事长张永升告诫自己:让地恩地有个活力之“芯”才是取胜之根,而这根是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地恩地的“芯”在哪里?创新的源泉又何在?
一
随着全球的产业转移,中国因为劳动力成本和其它方面的资源性优势,成为众多国际巨头制造业基地的首选,这为众多的企业迅速成长提供了机遇。靠成本优势打“中国制造”的品牌,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又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对于地恩地公司而言,经过几年的积淀,已经有了一个机械加工和规模制造的有形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光机电一体化方面,集中了一批优势专家和技术队伍。这种储备给地恩地的技术创新发展准备了基石。
世界技术创新革命的历程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危机感让地恩地人拍板:就从企业的现有优势入手,搞出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来,独领风骚独步全球。公司上下,确立了在光机电技术上实现突破的战略决策,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成立了精英团队;当时,地恩地发现,在孔加工机械上,一直困扰企业多年的一个课题,也是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中经常反馈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工孔的定位得不到圆满解决,用户为了提高精度不得不反复几次才能确定钻孔位置,如果定位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所有孔加工的设备,就将带来一场革命。
专题研发小组的高级工程师郭建津、谢军伟等技术骨干,经过刻苦攻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原理,就是平面光束相交;而精度最高的光束,首推激光束,在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后,他们的想法得到了验证。体积小、亮度高、光束细、环保好的产品试制成功,但研制成功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相当的距离,地恩地已经搞了好几年光机电开发,有配套的加工车间;产品产业化的最大障碍是激光器成本太高,企业就从中国海洋大学以及青岛、上海、广东等地的激光器生产厂进行了技术比对,从中选出最佳的生产方案,将激光器部件的成本一下子降了90%多,从近千元,降到了数十元左右。
地恩地实现了跑步产业化的程度,只用几天就制出了几十套模具和专用机床,科技成果余温尚存就被投进了车间,变成了活生生的大规模制造;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地恩地”的激光定位钻孔机床一上市,就引起业界震动,而当他们得知,创出这一世纪发明的公司是一家成长性的中国企业时,更是啧啧称奇。
二
地恩地这项突破生正逢时。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要走对外开放之路,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与合作体系。地恩地所处的青岛是山东半岛公认的经济发展龙头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半岛制造业基地是山东力挺的经济发展品牌,如何破题成为各级领导思考的难题。“地恩地”在光机电一体化方面走技术创新的路子,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制造业特色,成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电产业格局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还因为自主研发模式的成功而成为半岛制造业的示范。
目前,地恩地的这项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在多个国家成功注册专利,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从台式钻床,扩展到了全系列的孔加工设备,核心部件———激光定位器的单件成本也降到了十几元,去年,光这一项创新就为地恩地带来了4亿元的收入,在利润方面,企业保守地估计,该项技术平均给产品增值近50%。
如果说,立志做中国制造品牌,能成为中国的加工之王的话,“地恩地”则用中国创造的神话,在核心领域、关键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产业价值链高端。根据公司的估算,未来仅靠这个产业,将为企业带来逾数十亿元的营业收入,进入国家级的龙头企业行列。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