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全市引进各类人才4100余人,人才发展资金投入规模由每年1000万元扩大到1500万元
去年3月,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我市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进行了总体部署。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初步形成了人才工作新格局,使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资源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广开贤路,搭建平台,人才汇集效应初步显现
今年3月6日,家住内蒙古、在天津上学的2005年应届毕业生刘婉来到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参加“中国大连2005春季人才招聘会”。刘婉说,之所以来大连寻找机会,在于早几年来大连“安营扎寨”的表姐的极力推荐。来自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我市引进各类人才1.4
万人,首次实现了人才引进“博士过百、硕士过千、本科过万”。今年前4个月,全市又引进各类人才4100余人,同比增长13%,人才引进工作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各有关部门广开贤路,使我市人才汇集效应初步显现。从去年起,我市首次将每年一次的大型区域性人才招聘会拓展为春季、夏季、秋季三次,市人才市场将固定的人才洽谈会从每周二次增加到每周四次,开办近50场主题专场招聘会。《大连市引进人才若干规定》、《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发放6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来连工作创业但不愿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人事关系调转的人才可办理人才工作居住证,享受市民待遇”等开放灵活的人才吸引政策,进一步畅通了人才流动渠道。
强化措施,优化服务,人才创新创业激情得到释放
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钱令希、王逢寿、赵洪恩三位专家被授予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科技功勋奖;春节前夕,市领导走访慰问了优秀海外归国创业人才;技能人才能够拿到10万元年薪、“黄瓜大王”享受市政府津贴……所有这些,正是我市打破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界限,尊重人才的充分例证。
为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力度,我市将人才发展资金投入规模由每年1000万元扩大到1500万元,并投入1000万元设立高级软件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同时,加大了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对3位“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功勋奖”获得者每人重奖50万元;拿出500余万元奖励软件人才,个人最高获奖额度达48万元;对11名“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各奖励2万元。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为了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定位为基础,我市在高校建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IT等8个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目前,我市建筑、医药、服装、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密集的行业都有了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04年我市获得国家、省支持科技研发资金超过3亿元,全市共有182项科技成果获奖,4377件专利申请,技术交易额达到15亿元。去年,全市还建立了数控技术、电子电工等8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有11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新增乡土人才培训基地8个,培养技师2200
人,高级工1.8万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次。
到去年年底,全市具有中专学历以上人才总量已达到90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5%。其中,两院院士2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0人,国家首席科学家2人,博士生导师和长期特聘教授607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30人,国家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295人,省、市级优秀专家3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00余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1人。(刘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