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白血病的查存科昨天下午从特护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一直还不知道自己确切病因的他很高兴,还以为是自己所患的“贫血”症状已经缓解。然而,正在四处为他筹借巨额治疗费的岛城市民姚爱蓉却是满脸的愁容。“我与查存科没有亲缘关系,他原先给我的儿子做过家庭教师,当时,他还是一名来自湖北的贫困
学生,他靠勤工俭学筹集学费,一个人干着五份兼职,并把钱寄回家赡养母亲。”姚爱蓉昨天叹着气对记者说,迁病房其实主要是因为缺钱。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用自己的名义为这个不幸的孩子借来了6万多元。但这些钱眼看就要花完了,实在交不起每天200元特护费用了。”姚爱蓉说到这里,抹起了眼泪。“29岁的查存科已走向生命的边缘,他不能就这样离开这个世界,我还要再想办法,去挽救他……”
昨天下午,曾经借给姚爱蓉钱的5名市民得知查存科的遭遇后纷纷表示,这钱是用来给这名贫困大学生救命的,将来查存科如果有能力偿还就还,没有能力还,就算了。
第一印象他营养不良
查存科来自湖北省京山县三阳镇光武岭村,他是读大二时前往姚爱蓉家里做家教的。直到今天,姚爱蓉仍清楚地记得见到查存科第一眼时的样子。“1996年的夏天,查存科来家里给儿子辅导计算机,他穿着一件褪了色的蓝色衬衣,一双白色的球鞋,人很消瘦,让人一看就知道他营养不良。”姚爱蓉说。此后,查存科手把手地辅导她儿子学习计算机,他还主动辅导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功课。查存科尽心尽力地干着家教的工作,每小时仅收费15元。
后来,查存科要姚爱蓉多找几份家教的工作给他,姚爱蓉便将查存科介绍给另外一些家长,大家对他印象都非常好。“后来,当我知道查存科拼命工作的原因是赚钱攒学费以及寄钱回家给母亲的情况后,不由得对查存科肃然起敬,他是一个值得让人尊重的孩子。”姚爱蓉说,从此之后,她和家人就没有再拿查存科当外人,她经常做点好吃的“慰劳”他,有时给儿子买衣服的时候,也给查存科捎上一件。
据查存科的同学张明介绍,小查上大学时除了一人干4份家教外,还兼职在校园里打扫卫生,把收入的一半寄回家给母亲。
获知病情她难以入睡
1999年,查存科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查存科那时非常忙碌,他辞去了家教的工作后,四处寻找工作,我们之间的联系也渐渐少了下来。”姚爱蓉说。
今年3月初的一天,姚爱蓉的儿子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中国海洋大学学生正在为查存科募捐治疗资金,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猛然一沉,真没有想到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会遇到这种不幸。姚爱蓉当天夜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查存科瘦弱的身影一次次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咱应该帮帮查存科,不能眼看着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这么被白血病打垮了。”姚爱蓉跟丈夫商量说,丈夫沉思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午,姚爱蓉来到了青医附院血液科病房,查存科的同学纪福章将她拉到了一边。“我们还没将诊断出的结果告诉查存科,主要是担心他受不了,请你也一定在查存科面前保守这个秘密。”姚爱蓉点了点头。此后姚爱蓉从口袋里掏出了500元钱,塞到纪福章的手里,“这些钱马上寄给查存科的母亲,让她尽快赶来吧。”三天之后,查存科的母亲刘世爱从湖北赶到青岛,她的身上仅带了12个鸡蛋和200元钱。
张口借钱她碰过很多壁
治疗白血病得花多少钱?当姚爱蓉从医生嘴中得知治疗白血病至少要花费30万元的消息后,她被这个巨额的数字吓了一跳。49岁的她是一名兼职会计,同时给5家个人开办的公司提供作账、报税工作,每月收入约2000元。
自从3月2日查存科住进医院后,医生立即为他做化疗,每天的开销在1000多元。查存科的同学们为他募捐1万多元,但这些钱很快就花光了,“决不能因为缺钱而让查存科停止治疗。”姚爱蓉和丈夫杨宗德商量后,从家里拿出了两万元送到了医院。就在此时,正在化疗的查存科突然出现了感染的情况,每天的治疗费和药费骤然增加到3000元,“我一遍遍地接到医院的催款单,我知道,现在如果单单靠我的力量来帮助查存科是不成了。”“就是借钱,也要救活查存科。”姚爱蓉扭头走出了医院。此后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姚爱蓉共向10多名亲友借钱,用来救助查存科,其中有8人将钱借给了姚爱蓉,借款总额为6万多元。“这些借给我钱的亲友在借给我钱的时候,都没有索要借据,但我认为这样做不妥,于是主动地要求写下借条当作一个凭证,他们几乎全部在借条上特别注明:不限制还款期限,不要求追加利息。”姚爱蓉说。
其实,在整个借钱的过程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也有一些亲友婉言拒绝了姚爱蓉的请求。“有一次,我到一名朋友家去借钱,当他听完我讲述了事情经过后认为,查存科虽然值得同情,但毕竟不是至亲至爱的人。”姚爱蓉表示完全理解对方的做法。
她的亲朋好友共同来早报表明救助决心昨天在向记者讲述救助查存科的过程时,姚爱蓉的手里攥着一叠借条,“这些借给我钱用来给查存科治病的人都是好心人啊!”姚爱蓉将四处借来的6万多元治疗费陆续交给了医院,然而她所做的这一切一直瞒着查存科和他的母亲。“我帮助查存科完全是出于一种同情的心理,没有其它的目的,我想只要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我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值了。”姚爱蓉说。姚爱蓉的目的是出于同情,那借钱给查存科的5名市民他们又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呢?
昨天下午,借钱给查存科治疗的几位热心市民聚集在青岛早报读者接待室里,他们都是听完姚爱蓉讲述查存科的经历后,拿出钱来送到姚爱蓉的手中的热心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之后,他们共同伸出手来,叠加在一起。“让我们为了查存科能尽快地恢复健康,让这个有志气的年轻人找回生活的勇气,我们一起来努力吧。”这番话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听到这番话的姚爱蓉还是激动得泪流满面。
5位借款的市民昨日表示查存科能恢复健康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我以为表姐发疯了
●人物:郑宏远个体营运司机(姚爱蓉的表弟)
“表姐跟我借钱的时候,我真的认为她有些发疯了。”郑宏远说,以前,他总以为表姐是一个
非常精明的人,但当表姐张口向他提出借钱的要求,而且借钱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一名非亲属关系的人。不过听完表姐的讲述后,他立即决定借钱。“我与查存科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我和他是同龄人,他在面临人生磨难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坚强让我肃然起敬。”郑宏远向记者介绍说,事后,他曾跟随表姐到医院里看望过查存科,见到查存科消瘦的身影时,他的心里感到了难过。“为了让查存科好起来,我们应该做点事,5000元钱对我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用来救人,我认为值了。”郑宏远说。
每月收入仅有700多元的唐佩琼拿出了1万元的现金借给了查存科做了医药费。“这钱是我偷偷地从家里拿出来的,是自己的私房钱,我丈夫还不知道呢。”昨天,唐佩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
面对姚爱蓉的借钱请求,唐佩琼曾考虑了很久。“我的女儿今年18岁,家中的父母也年近70岁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到处等钱用。”唐佩琼说,姚爱蓉提出的请求让她感到为难,她翻出家里的存折,发现还有两万元存款,而这些钱是应急用的。“我也曾咨询过丈夫的意见,他建议拿点钱救急,但我还是拿出1万元钱。我相信丈夫能理解我的做法。”唐佩琼说。挪用给父母的建房款
●人物:郗先生某公司经理(姚爱蓉的业户)
在5名热心的市民当中,郗先生昨天因到外地而“缺席”。“我是一名处事低调的人,能够帮助别人是一种荣耀,但不值得炫耀。”昨天,郗先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说。郗先生告诉记者,4月1日上午,当姚爱蓉来到他的公司张口向他提出借钱的“请求”时,他感到了有些突兀。“我当时对姚大姐的做法感到有些不理解,这种事真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郗先生说,他不太相信姚大姐能替与自己没有太多关联的人来借钱。可当他听完姚大姐的讲述后,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天决定出资25000元帮助查存科。“我虽然经营着一家公司,但并不是太富裕,这些钱我将无息、无期限地借给查存科,我希望他一定能战胜病魔。”郗先生说。
●人物:杨治法业务员(姚爱蓉的朋友)“我来自农村,得知了查存科的遭遇后,我立即拿出了1万元的现金送了过来,其实,帮助别人没有什么好说的。”杨治法说,他也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毕业生,当查存科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作为校友,应该挺身而出。
“父母在供养我上大学的时候吃尽了苦,所以,只要有可能,我们在校读书的时候争取勤工俭学的机会,减轻父母的负担。”杨治法说,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也像查存科一样,身兼多个家教的工作,赚取学费。大学毕业后,他常常把赚来的工资取出一部分,寄回家贴补家用。杨治法说,自己拿出的1万元是自己多年积攒下来,准备给父母盖房子用的,现在先挪出来,救助查存科。攒的钱用在关键地方
●人物:王志清销售人员(姚爱蓉的朋友)8年前曾与姚爱蓉一起“练”过地摊的王志清在接到了姚爱蓉的求助电话两天后,将1万元的现金送到了姚爱蓉的手里。“我是白手起家,赚来的钱,都是一分一厘地积攒下来的。但攒钱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用在关键的时候吗?因此,我感觉把钱用在救人身上非常值得。”王志清说。
“为了搞清查存科是否真的像姚爱蓉所说的那样,我还曾专程调查过此事呢。”王志清说,3月13日,他接到了姚爱蓉的电话,当时,他没有直接答应将钱借出。“第二天,我到了青医附院,专程看望了一下查存科,并从陪床的同学嘴中了解到查存科果然是个有志气的好学生。”在背着姚爱蓉调查完这些情况后,王志清最终决定将钱借给查存科治疗。
丈夫心声
姚爱蓉(图)借钱6万救助患白血病青年,丈夫杨宗德有些“怨言”。“我不是不赞同妻子去帮助别人,但总该量力而行吧,总不该为了帮助别人,让自己背上债务吧。”昨天下午,记者与杨宗德取得联系的时候,他对记者说。
杨宗德说,得知查存科患有白血病住院的消息后,他也感到很痛心。“这些天来,妻子一直在设法帮助查存科,当她和我商量拿出家里的两万元存款说是给查存科交纳治疗费的时候,我也表示同意。”杨宗德说,前天晚上,等妻子跟他商量,准备自己借钱给查存科治病的消息后,他许久没有说话。“我一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每月的收入不是太多,最近,刚刚复员的儿子还准备出国深造,如果一下子背负起6万元的债务,将来的日子怎么过。”杨宗德说。
“查存科是名来自农村的贫家子弟,他是家中的老大,他如果倒下去了,他们这个家不就毁了吗。”听到妻子这么说,杨宗德的心里一动,最终,他理解了妻子的做法。“我从小没有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从14岁开始,就上班赚钱,,我有着与查存科类似的身世。如果将来这6万元需要偿还,我要与妻子一起承担。”杨宗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