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日本掌握着玩具行业的订单,也掌握着玩具生产企业的命运;随后,韩国替代日本,掌控了国际玩具产业。10年前,韩资玩具产业转移至青岛。而今,青岛同样面临当年困扰日韩的命题———玩具产业:如何面对高增长下的隐忧 玩具是我市20大出口商品之一,最近几年一直保
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出口企业也在不断扩大。然而,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发现,我市玩具产业在高速增长下也存在许多隐忧,伴随着众多企业的诞生,与其同步的是一些企业的倒闭。内外因素的影响,让一些企业对前景产生了担忧。 据了解,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玩具出口基地,具有出口质量许可证的企业从2003年的6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近90家。2004年,我市玩具出口1.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5%,今年一季度增长幅度保持在11%以上,出口量占到全省的60%。
我市玩具产业的发展与韩资的进入密不可分,90%的玩具出口企业为韩资企业。10年前,由于受到韩国国内成本高的影响,韩资企业纷纷往外转移,我市以地理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优越,以及低廉的劳动成本,吸引了大量韩资玩具企业来青投资。韩资企业的进入带动了我市玩具相关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为玩具服务加工的企业已经近500家,从业人员达到了6万人。
从今年开始,我市民营企业在玩具行业出现快速增长势头。今年年初,我市又增6家玩具出口企业,其中5家为民营企业。而这些民营企业多为原来为韩资企业做配套的企业。与新生企业相伴而生的,是一些企业的破产。从2003年以来,青岛口岸已经有近10家玩具企业破产。
对此,青岛华仁玩具的王先生认为,企业破产主要因素是企业的出口不是直接面对客户,而是通过中间商进行贸易,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出现困难。舜信益商贸的唐晓东先生表达了另外观点。他说,许多玩具中小企业仅仅依靠某一个或两个客户生存,失去了大客户,就会导致企业关门。青岛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则从深层次分析了原因。她认为,目前青岛玩具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简单,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落后,产品形式单一是青岛玩具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据悉,青岛近90家玩具出口企业中只有4家不是生产出口毛绒玩具,毛绒生产企业处在产业最低层次,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价值链低端,绝大部分企业依靠来样来料加工,90%以上企业为OEM形式,即“代工生产”、“贴牌生产”,缺乏技术创新和设计能力,导致了市场竞争力弱,产品形式陈旧,品种单一。
有关专家指出,青岛目前的情况与原来的韩国情况相似。20年前,日本掌握着整个玩具行业的订单,也掌握着玩具生产企业的命运,当时日本也是把大量的生产企业转移到韩国,日本在看到没有利润可图时,韩国掌握了行业的订单,也就掌握了生产企业的命运。后来,韩国又把产业转移到了中国。
目前,青岛的玩具则正处在韩国企业因利润变小而逐渐撤出该行业,同时当地企业正在逐渐发展的阶段。有关人士认为,在这个阶段,青岛企业必须积极走出去,了解先进的信息,要直接从客户手中获得订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报记者邹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