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系统
测量队员在培训登山队员学习使用峰顶测量工具觇标。
以前的觇标
峰顶觇标 北京造
觇标是放置于峰顶的一种测量标志。此次珠峰测量,科研人员将在珠峰下的观测点通过观测设在珠峰顶部的觇标最终计算出珠峰高度。而这根将矗立在世界最高峰顶上的觇标是地道的北京造。觇标的设计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大地测量部高级工程师陈现军给记者讲述了这根觇标背后的故事。
越轻越好
陈现军接到设计任务后曾查阅了1975年我国首次大规模珠峰测量时的档案,遗憾的是当时正值“文革”,留下的资料非常少。2005春节前后,凭着自己的经验加想像他终于拿出了觇标设计的第一套方案。可当他把样品送到当年参加过珠峰测量的老院士面前时,立刻就被老院士结结实实地训了一顿。说起第一稿的样品陈现军现在还有点不好意思。他说,老院士话虽然严厉可一点都没错。第一稿样品最致命的毛病就是太重。没有加上测距用的棱镜就超过了6公斤。而登山队员登山工作负荷的极限只有5公斤。而且每节标杆设计的长度达80厘米,登山队员最大的登山包也没法装下。陈现军只能红着脸把觇标拿回家继续修改。
立得越久越好
陈现军告诉记者,设计觇标时当然想让自己设计的标志在珠峰顶上立得越久越好,因此在设计中他采用了牢固程度很高的螺纹结构,但这个设计也遭到了登山队员的反对。原来,登山队员在山顶一共只能停留1个小时,而且那个时候人的工作能力损耗非常大。登山队员们说,带着厚厚的登山手套我怎么给你慢慢拧螺丝?通过反复推敲,陈现军最终将觇标组装设计成了卡口结构。为了保证队员安装方便,他甚至将一副登山棉手套送到了车间,要求工人带着棉手套反复体验组装过程,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珠峰脚下又改了一回
经过多方求证,4易其稿,今年4月中旬觇标终于送到了珠峰脚下。
可就在珠峰营地,觇标还经历了一次修改。他说,觇标在珠峰顶部要立住需要钻入冰雪层中,而原来的设计没有考虑珠峰顶部冰雪层的不确定性。在北京试验合格的钻头根本不能满足珠峰顶部钻冰的需要。最后还是登山队员的冰锥给了陈现军灵感。他将钻头改成了冰锥的形状,终于达到了设计要求。
10万元打造标志物
据悉,珠峰觇标现在的全重为4.6公斤。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制成。设计寿命不少于3年。除了三根硬支架以及三根牵力达250公斤的重力绳以外,还将通过钻头深入峰顶冰层下0.73米。由于增加了6块反射棱镜,测量人员通过它既能进行角度测量又能进行距离测量。进一步增加了测量的精度。而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完成,这根小小的测量标志物共耗费了10万元。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施剑松 胡志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