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是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成立两周年,李铮表示,他们向有关媒体提供含有上述数据的新闻通稿,本意是想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理解捐精的意义。目前,上海人类精子库仍在正常运转。
事实上,媒体报道确实带来了这一积极效果。记者在人类精子库那狭小的办公室看到,当天,至少有3名准备捐精的志愿者
正拿着取精瓶和医生沟通。李铮说,最近来捐精的志愿者多了。
志愿者捐献的精子不合格,是否就意味着他们丧失了正常的生育能力?这是人们心中的一大疑问。李铮对此进行了说明:“精子库对于捐精者的要求苛刻,这主要是因为精子库储存精液必须进行低温冷冻和解冻复苏这个过程,密度低、活动能力弱的精子往往在解冻后就无法达到受孕的要求。”
但他强调,精子质量达不到精子库的要求,并不是说捐精者不具备正常的生育能力,只是说明合格的捐精者身体状况非常好。
每年1%的下降速度
不过,过低的捐精者合格率,仍然令李铮深感不安。在他的观念中,这至少表明精子质量下降已成既定事实。尤其让他担忧的是,目前精子库的捐精子人群主要来自在校大学生,约占总人数的85%。而依常识而论,这是一个相对纯洁的群体,精子质量相对较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早已证实了这一趋势的存在。1998年,该所对1981
至1996年这16年间公开发表的,来源于北京、上海、天津等39个市县256份文献共11726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一个明显表现是,精子总数降低了30.6%。
调查发现,农村人口精液质量高于城市,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精液质量越低。精液质量下降也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
与此同时,精子质量也在悄然衰退。据调查提供的数据,精子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的比率分别下降了10.4%和 8.4%。
对于精子质量的下降,博康生殖医学医院男科、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陈庆华教授更是直言不讳。据他介绍,博康医院每天接诊的患者中1/3患了不育症,男性少精症、无精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国外的许多研究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1992年,丹麦学者尼尔斯·莎巴克博士综合了21个国家近1.5万人的研究报告后发现,1938年到1990年,男性精子数目降低了40%以上;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
精子质量不断下降,会不会导致人类生育力和生殖功能下降?科学家们的意见颇有些分歧,但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仅凭目前一些数据下此结论显然为时过早,至少是不够严谨。
“精子库采集的主要是大学生的精液,然后根据这些人的不合格率来分析男性生殖能力,这个做法本身就有待商榷。合适的做法应该是采集有生育史男性的精液,因为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有生育能力。”中国性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马晓年说。
在马晓年看来,要得出真正值得信赖的数据就要用科学的手段,比如做一个十万分之一的取样调查,逐年监测这些试验对象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在国内,这样的调查至少需要上亿资金,但这种没有产出效益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资金。
谁是元凶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是造成精子质量下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