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4月19日专电(记者王英诚、刘华)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红旗……在中国各地,上千万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品牌的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汽车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但就在二十年前,整个中国大地却都还鲜见私家车。
这种变化,实质上就是中国汽车
产业在近二十多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源于中国汽车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还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在这二十年间与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不断"碰撞"。通过与国际汽车巨头的碰撞与磨合,中国汽车产业终于在困难重重中寻得一线生机。
为了探讨如何使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更加健康,来自宝马、大众、丰田、华晨等中外著名汽车集团的领袖将聚集博鳌亚洲论坛第四届年会,这些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商们将在这个中国南方小镇里就"中国汽车业--挑战和整合"的议题展开研讨。
新中国于1956年制造出第一辆汽车,转眼之间,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汽车产业体会过战胜封闭的喜悦,也经历了封闭的摸索和低迷的考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汽车产业找到了一条和世界先进技术"融合碰撞"的发展之路,走进了引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时期。
天津一汽丰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说,在市场国际化大背景下,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很难,坚持自主发展并非意味着固步自封。现在的竞争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对抗性竞争,而是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中国汽车企业之间或者中外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结成战略联盟,做到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在合作中求得自主创新。
中外汽车产业的"碰撞"无疑产生了巨大的成果。2004年世界汽车产量超过5000万辆,主要集中在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10家汽车企业手里。目前这10家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公司,有的还设立了不止一家。这些跨国公司把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纳入其全球战略,在华合资企业的产品也列为集团一部分。2004年中国前六大汽车企业集团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也都和上述十家跨国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中外汽车企业"碰撞"已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局面。
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合资经营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目前这家企业生产的一汽大众牌轿车不仅行销中国大江南北,还出口到海外市场。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建设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中美合资企业。从打下工厂第一根桩到第一辆中国别克新世纪下线仅用了23个月,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建设史上的新速度。中法合资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合资设立的设立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批准的第一个汽车生产领域的合资项目,目前形成产能5万辆,销售3万辆的规模。
"碰撞"带来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新技术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王殿明认为:"所谓民族品牌,并不意味着要'闭门造车',而是要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搞自主研发是中国自主品牌成长的重要过程。2004年一汽集团公司完成了100万辆的产销量,其中自主品牌就占到50%。几年来,随着公司经营管理的长足进步,红旗品牌价值持续升值,2004年已达54.56亿元,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中最有价值的品牌。
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总经理克洛德.萨迪奈(Claude
Satinet)表示:"中国的汽车厂太多了,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厂加起来也没有中国的多,这说明这里汽车业的竞争和发展还不成熟。"
据统计,在中国123家汽车整车厂家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最少的只有几百辆。
虽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竞争最为激烈的轿车领域,由于自主品牌轿车相对来说还缺少技术,经验也不够,在研发上也处在由模仿到真正自主的过渡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原先具有的价格优势也正逐步丧失。毋庸置疑,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