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处偏远,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东南20公里处的马山久不为济南市民所知。有关专家学者日前在对该山考察时惊讶地发现,马山山顶上竟然隐藏着一处重要的道教遗址,除残存着一组由老君殿、丰施侯殿、碧霞元君祠等组成的道教建筑外,遗址内还发现了罕见的道教碑林,内含元、明、清至民国碑刻20多块。专家称,这么小的道
观内竟然保存着这么多历代碑刻,这在济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4月24日上午,记者随马山考察队登上海拔500多米的马山。考察队在山顶平台处看到一个由低矮的石砌建筑组成的道观,不少建筑物的基础、墙体都是老式风格,其中,山门内墙上镶嵌的一块石碑上竟刻着正德某年(明代年号)的字样。
走进道观山门,考察队惊讶地发现,院内竟有20余块大大小小的碑刻,最宽的一块立碑则像一堵照壁,上面还有雕成石檐状的碑额。最高的则是两块附带双龙戏珠碑额的龙头碑,一块立在院内足有3米多高,另一块则身、首、座分离,碑身斜搭在巨型碑座上。从碑面文字看,该石碑是康熙年间设立的一块御碑。由于长期日晒雨淋,有的碑面已经字迹模糊,经仔细辨认,最早的石碑纪年为大元至元三年(1266年),为元代早期刻制,记载了丰施侯殿建造经过。其他石碑则明、清、民国各代都有,分别记载了历次重修三官殿、玉皇殿、碧霞元君祠、马山圣母殿等的经过。
随行的济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史专家张华松说,志书记载,马山对丰施侯的祭祀始自北宋,但后来其主神的地位逐渐被马山圣母取而代之,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对这些碑刻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开历史上的这个谜团。
除碑林外,考察队在道观还发现其他几处颇有价值的古迹:位于道观一角的一座名为老君殿的石屋竟然是青石发券无梁殿建筑,这种不使用任何木料的古建筑目前在济南地区屈指可数;在三官殿墙体中砌有三块精美浮雕,图案分别为二龙戏珠和麒麟,始刻年代待考;散布在道观中的三个巨大的莲花柱础,从制作风格上应为宋代样式等等。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