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旭杰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日前终于水落石出。笔者认为,作为未来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战略蓝图,半岛城市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拥有战略视角,尤其要对战略定位、战略构想等方面进行一次更为深刻的再思考。
两个“半岛”的区域重
合度和“两个经济圈”的交叉互动,是一个基本的战略定位问题。胶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两个区域概念在对外使用中要避免混淆,工业化(以制造业基地为主)与城市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标志)的关系也需要很好地处理,而作为地理上中国最大半岛的山东半岛应更多地发展高端制造业,将有些制造业项目放在潍坊和东营两市及淄博东部。
当前,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个观点是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没有必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不如参与环黄海经济圈(中日韩经济合作圈);另一观点认为,山东省与沿黄(河)流域区域合作缺少载体也无可能。但是,目前环渤海经济中心城市的四个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①鉴于辽东半岛地区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以规划,国家发改委将单独制定环渤海区域发展“十一五”规划,山东半岛可以重点加强与京津冀两市一省的紧密型合作;②首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北京、天津将联合建设大北京都市区;③国家批准首钢搬迁至唐山曹妃甸,并已开始建造深水大港,这将对山东半岛带来新挑战;④2008年奥运会将拉近北京、青岛两个伙伴城市的时空距离。
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来说,实行区域共同发展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应当成为龙头的城市该当仁不让,其他城市就要紧密配合,如日照是新欧亚大陆桥的新东方桥头堡,东营是黄河三角洲所在地,两市要充分发挥功能传动区和战略储备地的作用。要找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核心区域”,使之不在城市化中被边缘化或空心化。对一个城市来说,也要建好自己的“后花园”,战略空间不足的沿海城市还可开发海岛。此外,沿黄河流域的合作既关乎其在中国北方和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定位,也涉及山东半岛经济区的战略纵深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是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平台。目前全国已经有8、9个城市有地铁或轻轨,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尚无寸轨。半岛城市对周边地区的通道也极不顺畅,对此,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在其主持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中曾尖锐地指出过。无论如何也必须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跨区域的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应当包括:①尽快开工建设济邯铁路西延至晋南长治的铁路,抓紧建设青岛至兰州至新疆红其拉甫的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青岛至太原的铁路客运专线。同时,建议国家抓紧建设太原至宁夏中卫的铁路。②加强山东半岛与北京、天津这一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市区的准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直线连接。③进一步加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密度,抓紧组织实施胶东半岛轻轨网建设规划,使之成为我国第四大区域快速轨道网。同时,加快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一体化,打破城市、城乡间的限制,实现全面“公交化”。
加快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建设。整合港口资源,组建半岛组合港,建设青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中转港”。选择在青、烟、威、潍四市的中心区域,规划建设以航空货运为主、国际客运航线为辅的“胶东国际机场”,构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门户机场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枢纽机场。提高通讯保障和数字化水平,探讨半岛地区电话统一区号的可能性。
山东半岛从产业集群到城市集群发展有赖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适时调整。要制定好大区内产业统一布局的专门规划,新建项目应严格筛选。打造优势产业,锻造产业链条,形成品牌化的产业集群。抓紧建设山东第一核电站和半岛西水东调工程,搞好区域性石油战略储备,确保能源、水资源等的有效供给。注意解决跨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生态半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降低行政成本和商务成本,创建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区域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