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独生子女升级为独生父母,未来的家庭结构将以“421”为主流,老师们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教育孩子们说:“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四海之内皆兄弟”——因为连老师自己都没有兄弟姐妹作为参照。
“‘421’不是完美的家庭,只是现实的家庭”
魏雄志,男,34岁,武汉
,警察,月收入2000元,非独生子女
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感情很好,是那种表面上不是很亲热,但实际感情很好的那种。比如说,现在房价涨得比较快,那天吃饭的时候,我妹就说,把她买断工龄的1万块钱给我,我当时听着,就一愣,很感动,我们的感情实际是“润物细无声”的。小时候我们就是,姐姐照顾我,我照顾妹妹。当然,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羡慕独生子女的,因为他在吃穿、学习用具上面都比我们要好,逢年过节红包也是他一个人拿,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随着年龄成熟,人的观念也变化,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不需要太多言语的感情,真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我本人还没有结婚,但我的同事基本都有了小孩,他们就说,孩子特别害怕放寒暑假,因为寒暑假就没有伙伴跟他玩(一般他们都是搬进了新的小区,邻里关系淡漠)。我还是觉得,小孩童年的成长环境很重要,是会对他一辈子都有影响的。
当然从现实角度讲,我可能会选择“421”家庭,因为老人的支出肯定比小孩要小,加上有退休金、养老保险这些,老人并不构成负担的主体,老人多几个都不要紧,小孩就只要一个。不过这其实是我无奈的想法。因为职业原因,我经常加班,父母年龄也在60岁以上,我即便结婚,也要跟父母一起住。家庭很重要,我认为家庭比事业重要,因为事业其实是身外之物。
“要么不生,要么生两三个”
龚梅,女,28岁,深圳,教师,月收入5000元,独生子女
对于我,可能丁克家庭更合适。中国式的传统大家庭太缺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了,仿佛每个人都想管理别人的生活的一样,尽管他们并不是坏人,但他们就是不自觉地要这么做。421家庭则是个畸形的怪胎,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421家庭完全没有一个交互的感觉,4对2、2对1都是集权的管理和付出,1对2、2对4则是压抑地服从和道德上的偿还报恩。因为我对你付出这么多,所以你必须把你的生活和我捆在一起,这就是这种家庭的逻辑。丁克家庭则不同,丁克家庭内并没有形成社会,但这个家庭是外向开放的,没有孩子使他们更多的精力在家庭外,他们和朋友圈子形成一个大社会,既有私人空间,又有交流感。当然,这一切推断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现实中要复杂得多。
和父母的居住关系,我选择分居,但至少要在同城。有时候也会感到孤独,不过那是小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现在生活变得复杂了,想要孤独也不容易。
我要么不生,要么生两三个。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知道独生子女的感受,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在孤独中成长,长大还要背负这么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