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要追究责任,大落也要追究责任”?
抑制房价 问责到人
4月3日,新华社发表的一篇题为《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评论员文章,几乎以行政公文的口吻说:住房价格上涨过快,虽然是局部性和结构性问题,但
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有可能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自从3月底以来,业内一直盛传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一份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新华社的评论员文章的政策导向相当明确,因而被视为传闻的一种佐证。
几天之后,《京华时报》、《北京晨报》等几家媒体透露了国办通知提出的八条意见:“一、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省政府负总责,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不力,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三、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
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最具震慑力的一条也许是,由于“部分地区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等原因,导致一些地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北京一位知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这实际上是以行政负责制的形式对房价实行调控,可见中央对房价的调控决心之大。
应该说,房价问题是逐步被纳入重点调控视野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全年新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4.4%,其中商品住宅上涨15.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涨幅。而今年1-2月,全国房价继续上涨了近15%。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两天后的3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海南团讨论会时,同样指出,目前不少地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一定要注意到投资性购房的情况,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
坚决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已经成为中央政府2005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行政问责制只是调控房价的手段之一。
地产商的解读
针对已经或即将趋严的政策环境,开发商们似乎并没有大难临头的恐慌,他们中的一部分仍然认为房价不会下跌。
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在发给本报的一份邮件中说,在去年的市场环境中,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都赚到了超出预计的高额利润。万科是这样,SOHO中国是这样,其他的房地产发展商也是这样。由此引起了社会对房地产行业的不满。
针对国办通知中“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的这一表述,潘石屹分析说,“大起要追究责任,大落也要追究责任。”他认为,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应措施,应该在抑制房地产的大涨的同时,也要预防房地产的大落。而潘石屹同时相信这样的调控对其公司不会有影响。
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润福则表示,政策趋严对于房地产市场中的开发企业肯定会有影响,但据他估计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房地产业现在本身就是市场化运作,是否能够影响需求,还看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如果有足够的承受力的话,市场是不会轻易被影响的。”
“抑制投机是必要的,但不能损害投资。”来自上海这一热点地区的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伟恕认为,现在房地产市场是很微妙的,尤其是上海,也包括北京。因此政策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偏硬的调控。陈伟恕同时还领悟到,房地产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首先要有必要的信心。
而天津泰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群则从目前的政策环境中嗅出了更深层次的“气息”。“我觉得这种调整反而倒也给开发商带来了一些机会。”
“比如国家强调对土地的控制”孟群举例说明,对土地的控制如果单纯由政府来做规划,不如由企业和政府一同来做,因为在控制土地成本方面有企业参与可能会更好。他认为,特别是在土地一级开发方面,企业的加入更多考虑的是市场,这样就可能更适合把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更加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市场机会,具有国有企业背景的泰达集团就发挥自己与政府关系良好的优势,将企业定位于做专门从事一级开发的城市运营商。
孟群也承认,为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在短期内肯定对地产商包括城市运营商在内都会产生影响。“但我觉得短期的影响与长远的战略结合起来看,我们更注重的是长远的发展。如果现在不控制一下,将来要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大。”
疾风刮过地方
对于中央的政策,地方上的反应非常及时。记者获悉,南方一些城市的市委书记前些天亲自带队下基层检查房价问题。
对国办通知精神反应最为迅速的是上海市。据当地媒体报道,3月26日当天,上海市政府即召开了一个局级以上官员参加的高规格会议。其核心内容是,落实国务院指示,上海将采取措施,打击投机,严格控制上海房价上涨,保障百姓利益。据悉,上海市政府已经定下了2005年调控目标:通过金融、财政等手段将房价涨幅控制在个位数,必要时将采取行政措施。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会成为上海有史以来对房地产市场最严厉的一次调控。
随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宣布,2005年将为重大工程新开工配套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指为拆迁户建的房),及中低价普通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在两大黄金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将批出大量土地用于建配套商品房;从4月6日起,凡出售居住不满一年的房屋,如尚未还清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不再提供个人住房贷款的转按揭服务。
一位上海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上海今年开工建设的配套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占全市商品房总量的65%,这一措施有可能拉低全市房价15%。
此前,上海市已经出台了对一年内转让商品房的投机行为征收营业税等政策;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保障动迁居民权益,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为平抑房价,今后每年至少增加300万平方米的“平价”土地的供应。对楼市接连挥出重拳,上海市政府调控房价之决心可见一斑。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说,最近,从市委书记、市长到下面的各级领导都在按中央精神努力采取措施给房价降温。上海市市长韩正4月5日在美国芝加哥说,我们不希望上海的房价太高、增长太快。房地产首先是以居住为主,而不是以投资炒作为主。韩正在海外说这番话,被视为是对海外投资内地房地产的一种善意劝告。
决心之大的城市不只上海一家。深圳市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严禁非法炒卖房地产的通告,规定了强化买卖合同备案管理、杜绝一房多卖、实行房源信息透明化等措施。据悉,成都市抑制房价专题会议将在本周内召开,该市稳定房价的细则即将出台。
据透露,北京市也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稳定房价的具体措施,而包括任志强、潘石屹等知名地产商在内,最关心的还是北京土地供应量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北京房价上涨主要缘于土地有效供应不足。
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维介绍,《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4月底5月初出台。该文件目前已由北京市国土局草拟完成并等待市政府审批。张维说,该《办法》是从强化宏观管理的角度来解决今后土地供应的机制问题。其规定的具体内容包括:为集约用地,区别建立不同产业项目的用地标准;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管理制度,以年度为界进行计划式的管理;确立有计划实施土地储备工作的目标;明确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得自行对划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对于违规行为要履行政府的土地收回制度;完善基本建设审批工作程序等。
“由市级政府来组织土地供应,实际上是从宏观层面上更能注重总量和结构,对不同用途的土地采用不同的方式供应和管理,并且可以为市场的监管提供一个新的模式。”张维透露,今后北京市国土局要每季度进行一次土地供应计划实施的情况分析,以保证土地供应和使用的公开透明。
尽管该《办法》不是专门为响应国务院《通知》而出台的,但它也从另一侧面显示出,原来一向低调的土地主管部门北京市国土局保障土地市场公正透明的决心。
北京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制定“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应对措施,北京市建委副主任苗乐如表示,是由于“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没有那么糟糕,相对来说仍然比较平稳”。 (阴
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