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武,天津银座集团董事长,2002年以7亿元的资产被《福布斯》列入中国100名大富翁排行榜之73位。然而,这位亿万富豪在海南留下“烂尾楼”,令400多名购房户安居梦化为泡影。
购房人住不上房子,还被银行追债
今年40岁的许云(化名)4年前买下了“戎居一号公寓”里的一套房。“戎居一号公寓”是由王贵武名下海南戎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戎居公司”)开发的。按照合同约定,早在2002年9月30日,许云就应该住进自己买的房子,可“戎居一号”至今仍是一栋烂尾楼。
许云租住的房子离“戎居一号”步行只需10多分钟,从签订购房合同的那天开始,他几乎每天下班后都要到“戎居一号”的工地上去看一看。
2002年年中,许云发现工程停工。开发商承认暂无资金续建,正在筹备资金。
2002年9月以后,很多业主多次与海南戎居公司协商退房,但均遭拒绝。
几经交涉,从2003年1月开始,部分业主终于同意放弃自己部分权利,陆续签下了由海南戎居公司方面起草、被购房者认为是“不平等条约”的补充协议,办理“退房申请”,此时他们只求要回自己的房款而不追究海南戎居公司的违约责任。
在补充协议中,双方约定从2003年1月起开始还款,并“为签订本协议并在银行按揭贷款不退房的客户偿还月供,直至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为止。”
但到了2003年4月30日,业主们按照双方约定的退款期限到“戎居一号”售楼处和海南戎居公司在海口的办公室去领取退款时,看到的却是人去楼空。
当时为业主们提供按揭的一家银行此时已经向他们下发了律师函,要求他们付清所欠贷款。
记者掌握的一份资料显示,在已经购买“戎居一号”的400多名购房者中,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法律途径与海南戎居公司和按揭银行解除了购房合同和按揭合同,绝大部分购房者仍然面临房子住不上、还要被银行追债的窘境。
购房人赢了官司拿不到钱
从2003年3月份至10月份,45户购房者先后将戎居公司及相应的按揭银行告上法庭,要求解除自己与海南戎居公司以及按揭银行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和按揭合同《个人住房借款合同》,并要求海南戎居公司退还已交的购房首期款及按揭款共180多万元。
海口市龙华区法院判令解除业主与海南戎居公司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业主与相应的按揭银行签订的《个人住房借款合同》,判令戎居工程有限公司10日内返回业主的购房款。
尽管这些购房者从法律上赢了官司,但他们拿着判决书却不知道怎么才能要回自己的血汗钱,因为此时已经找不到海南戎居公司的踪影了。
泡沫是怎样吹出来的
据悉,戎居工程的前身是某公司1993年开发的4幢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尚未完工就停了工。海南戎居公司于2001年承接该项目的续建。其中的“戎居一号”由4幢(每幢两个塔顶)20层的楼房组成,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于2001年4月开始在原来的“半拉子”工程上起建,共592套房子,10月份开始发售,到当年年底翌年年初时已售出400多套,占总量的71%以上。“戎居一号”为什么卖得如此好?
海南一媒体曾刊发王贵武拿下戎居工程开发权后一番“豪情万丈”的讲话,称银座集团获悉海南正在大力处置积压房地产和闲置土地,于是注册9900万元成立海南戎居工程公司。表示“该工程要为解决现役、复、转、离退休军人的住房问题闯出一条路”,“使有钱无钱的都能住上房”。
有关资料同时显示,当时还曾有多名政府官员出面为“戎居工程”落户海南鼓劲儿和剪彩。
价格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戎居一号”开出的“1328元/平方米”的房价对于相当多的工薪阶层来说显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海南戎居公司与购房者签订的购房合同中同样充满诱惑,记者在“付款方式”一项中就注意到了这些极为“优惠”的条款:“甲方(购房者)首付10%(即12907元),乙方(海南戎居公司)无偿垫付10%(12100.7元),余款办理按揭贷款……”
还有一则报道表示:为了让购房者买房,王贵武表示“一是对于没有能力交清首付款的采取为其垫资的形式,使其首期不交分文便可先入住;二是对于有一定支付能力的采取贴息的办法,减轻其还贷压力;三是对于确实没有经济来源的,由银座集团负责为其安排工作,使其有住房后还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亿万富豪为何沉默?
4月11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海口市海垦路上的“戎居一号”工地看到,这里除了边干些边角活儿边无望地等着“开工”的建筑公司的人之外,显得异常冷清。
原本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售楼处前已经砌起了围墙。一位自称“暂时负责”的欧姓男子告诉记者,如果要退房的话可以先在他们这里登记,但什么时候能够拿到钱他们也“不知道”,“主要看领导”,“什么时候有钱就什么时候给”。
记者多次拨打购房者提供的“天津银座集团”电话、传真,但电话那端的提示音不是“线路忙”就是“不能到达对方”,而当记者通过114查号台查询时,服务人员回答“没有登记”。记者发送的邮件也被屡屡退回,退件原因是无此邮箱。记者从网络上查到了天津银座集团的网页,但这个网址提示访问者“该页无法显示”。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大多数购房者在记者尝试之前,已经做了无数次徒劳的努力。
(任明超 李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