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水产状元镇的城阳区红岛街道在控制保护中求发展,保持了原始的渔村风貌,同时他们立足自身特色不失时机地发展滨海旅游,以节会推品牌,以品牌带产业,把小小的红岛蛤蜊一举做成了旅游大产业。 红岛是胶州湾内第一大岛,与青岛、黄岛隔
岸相望,呈三足鼎立之势,岛上松涛如浪,岛边碧海连天,美丽的海岛上生生不息地繁衍着勤劳、勇敢、豪爽的人民,山不高但灵气非凡,海不深却有龙的传说,形成了凝重浓厚的海岛文化。古代将相帝王多次至此,无不为海岛的美丽所折服。秦始皇巡游至此寻长生不老药,汉武帝也曾至此吟诗一首:“一衣带水连双山,绿树成荫桃花艳,神仙乐居此宝地,不知仙间是人间”。红岛街道至今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渔村自然景观。 红岛作为青岛多年的水产状元镇,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58502吨,全街道拥有滩涂面积7万余亩,渔船1200余艘,蛤蜊养殖面积5万亩,产量104072吨,紫菜养殖面积10000亩,海参养殖面积1000余亩。近年来,红岛街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青岛宝依特GMP生物制药、亚洲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香港太平洋恩利等大项目相继落户红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保护控制下,红岛街道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传统渔村美丽的自然风貌,并以此为依托,深入挖掘红岛小海鲜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先后开发建设了红岛休闲渔村、赶海观光园、黄澜海韵苑、东海渔村和青云宫五大旅游景区,并在200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青岛红岛蛤蜊节,接待游客7万余人,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加快经济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吃红岛海鲜,住海岛渔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青岛特色旅游品牌。“蛤蜊节”的成功举办,为当地经济注入的新的增长动力,街道年水产品出口总量28740吨,出品创汇达6300万美元,形成了以红福、浩源、珍珍、金贝等水产企业为骨干的水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办蛤蜊节开拓了当地群众的思路,转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街道劳动力逐渐从海上向二、三产业发展,目前全街道餐饮饭店100余家,批发零售业200余家,大小水产加工企业40余家,二、三产业吸纳社会劳动力万余人, 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红岛街道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形成以休闲渔业、渔家民俗、娱乐为主线的特色旅游,使红岛成为好友聚会、周末度假、体验渔家民俗的首选之地,红岛被推荐为山东省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本报记者钱卓通讯员魏东赵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