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养下“啃老”儿女
慈父慈母该反省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在上海某区做了一项调查:不在读的未婚子女85%需要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他将这部分年龄介于20~30岁的青年人群称之为“啃老族
”或“傍老族”。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一现象在广东同样存在且情况严重。据广东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统计,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新成长失业青年有13.65万,人数超过就业转失业人员(也即“下岗者”);而在需要就业的人群中,16~34岁的人有50.15万,占总量约84%。“新失业人群”已超过“老失业人群”(即“4050”)。一边是年老父母要硬撑着返岗续养“未断乳”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的青年,终日与麻将、网络为伴。更令人心疼的是年轻人拒绝工作的理由:“太辛苦”、“不喜欢”、“不适合”、“不愿伺候人”等等。这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家有不肖子:不但饭来伸手且日支30元参赌
“太子”生活:睡到中午就去赌
徐家每天的生活几乎都这样“有规律”地拉开序幕:清晨6时30分,年届花甲的徐父第一个起床,草草地用完简单的早餐后,花40分钟乘坐公交车赶到白云区一家修配厂上班。事实上,两年前,徐父就从制衣厂车工的岗位上退休了,如今“老骥”返岗,并非为发挥余热,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因家有“太子”有工不做,要靠他养。
徐母是一名家庭主妇,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为儿子徐伟准备午餐。据了解,“徐太子”现年27岁,是家中过得最舒适的闲人,通常一觉睡到近中午,吃完送到嘴边的午餐后,就例行地向妈妈索要30元“日薪”,便呼朋引伴地召来几个青年,凑成一桌打麻将,短则半天,长则通宵达旦。
赋闲有“理”:工作太苦太累
徐家住的是60多平方米的公房,徐父每月1700元左右退休金,除掉每月给儿子900元的生活花销和赌资,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据称,一年前的徐伟也曾工作过,但因嫌工作太苦太累,又嫌钱太少要受气,他频繁地换了服务生、保安、推销员等岗位,之后,就没再主动找工了。徐父也曾亲自出马帮儿子物色了一份物业电工的工作。不料儿子劈头就问:“让我干什么危险的活?!是不是嫌我没工作?!”恨铁不成钢的徐父只好返岗再就业,继续供养自己的儿子。
“娇娇懒女”:不读书不工作父母挣钱我来花
仗着家底厚终日无所事事
家住东山区,今年芳龄22岁的小玉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娇娇女”:父母都是城建系统的工程师,家庭总收入不菲。在这样一个“高知”家庭里,父亲对小玉期望很高,为女儿设计了一条从重点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洋的“金光大道”。母亲对女儿更是“爱到骨头里”了: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言听计从。因为懒惰,小玉18岁便结束了学习生活。因为缺技能、不勤劳让她就业屡屡碰壁。其后,她又花了3万元“蜻蜓点水”般地学了学时髦的商务英语、电脑、艺术插花等。然而一接触工作,她便以“不喜欢”、“不适合”、“不干伺候人的活”等理由推掉,如今在家赋闲了两年多,终日无所事事,只与网络为伴的小玉变得愈来愈胖。
认定“父母挣的钱就是我的”
两位工程师父母后悔地说,从小对女儿的家庭教育很失败,疏忽了对孩子进行勤劳、节俭、孝顺、责任心等教育,造成孩子对传统美德十分淡漠。孩子长大后不懂得体贴父母苦心,一味索取不知回报。让他们最伤心的是,女儿竟然称:“父母挣的钱,就是留给我的。”20多岁的青年根本没有自立、自强的生活观。
最后,这对父母总结认为,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长期不正确的溺爱对助长孩子的懒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啃老”、“傍老”就是让人痛心的报复。
“城市隐士”:没勇气找工宁肯向老人要米粮
“隐士”夫妇让父母卖房接济
在街坊邻居的眼中,李林辉和王静这对30出头的小夫妻行为举止非常奇怪:每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极少与外界接触,俨然一对与世隔绝的“隐士”。记者探访获悉,李林辉的父母是退休老干部,原本可以在90多平方米的新居中养老。不想,一年前,在某大型小区当物业保安的儿子因打架被“炒鱿鱼”,从此一家大小就蒙上了失业的愁云惨雾。父母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为了他,父母卖掉宽敞的新居,折换成一套4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和一套小面积的房子,分别给自己和儿子栖身;接着,儿子夫妇每周定期回家吃两次饭,临走时自然少不了也拿走一些钱、粮、油什么的。
自称不工作只因“没斗志”
李林辉告诉记者,失业后,他对生活丧失了激情,自知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也缺乏斗志。但是如果让他参加再就业培训,和那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样,干修理工、送奶工、绿化工的工作,他又觉得面子上受不了。他承认依靠父母接济的生活很狼狈,因此夫妻俩宁愿少与朋友、邻居来往,做一对“都市隐士”。谈及未来,李林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神情,认为只要有父母在,温饱就基本不成问题了。据调查,像李、王这样的隐形“傍老族”,在生活中不计其数,他们比“4050族”更怯于竞争,对社会压力产生极大恐惧感。
有此一说
免费中职教育或助“啃老族”找工
资料显示,中国“啃老族”并不鲜见,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针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建议,政府首先应成立专门机构帮助青年就业,建立“新失业群体”的动态档案,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妥善安排培训、就业打好基础;其次,要就业,须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啃老族”没有经济来源,技能培训应该免费;同时,我国应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他认为,在就业安排上,也应“面向下一代”,优先安排“啃老族”。“新失业群体”可以工作20~30年,与其让父母养活他们,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养活父母。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