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储备粮食(简称“国储粮”)更是命脉中的“命脉”。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这部分粮食的储存、使用极为重视,要求“国储粮”数量真实、质量
完好,无霉变、无虫害、无鼠雀、无事故。而2005年1月下旬,锦州市“两会”期间,70多份有关霉变“国储粮”的情况反映连同霉变粮食标本被一同送到了大会秘书处。但此后“情况反映”没有下文,3000吨“国储粮”霉变一事至今如泥牛入海。    粮库内部职工举报,2003年末至2004年初,3000吨“霉变粮食”经“烘干”入库。此后,霉粮掺杂在其他粮食中被运往各地,其间发生了“万吨霉粮”被上海方面退货的丑闻。
   “国储粮”搁浅上海滩
   2004年五六月间,1万吨存在不同程度霉变的“国储粮”在运抵上海港后被收货方发现。“中储粮沈阳分公司”立即责成辽宁锦州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调查和处理。那之后不久,另有一批等量的玉米被运抵上海,并经检验合格后被上海方面顺利接收,而此前的那1万吨则被“搁置”。霉变玉米成“国储粮”
   在锦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内,很多内部知情职工都知道他们那里有3批收来的粮食“与众不同”。2003年11月,从吉林运来的300吨共5节火车皮的玉米最先暴露出“问题”。工人们发现车皮里的这批玉米大多已经霉变,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在“赶紧烘干,入库!”的指示下,经烘干的这300吨霉变玉米便成了“国储库”里的“国储粮”。“因为粮粒本质已经发生了霉变,经烘干后也是霉变粮,入库与好粮掺到一起后,整库粮食就都不合格了。”一名粮食工作者说。
   但是2004年二三月间,来自吉林的2200吨玉米棒和2004年3月份来自锦州当地的500吨玉米,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但都悉数入了库。由此,“霉变粮”入库的总数达到了3000吨。
   “检验报告”露出问题
   目前,锦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内部有一种“比较认同”的换算。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3000吨霉变粮食若按2003年至2004年粮食出库时的市场价格每吨1200元计算,是360万元。
   2005年4月1日,锦州市粮油检测站对锦州国家粮食储备库签发的5份检验报告传递出一个惊人发现,所提取样品在“容重”这一指标上,均只达到了“三等要求”,而国家在“国储粮”“容重”这一重要指标上的要求是必须达到“二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