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8日专电(陈亮)日前,奥克斯集团正式宣布退出汽车业。而就在一年多之前,奥克斯曾高调与沈阳农机集团签署协议,出资4000万元收购沈阳双马汽车有限公司95%股权,并称将在5年内融资80亿元,打造年产45万辆规模的汽车产业。号称哪儿有利润就往哪儿钻的奥克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汽车业就搞了个"一进一
出",究竟是行业步入深秋,还是民营企业"玩不转"这种资金密集型产业知难而退?
候鸟知秋?
在2003年汽车产业最红火的时候,美的集团、奥克斯集团、波导集团、重庆力帆等众多民营企业,都被吸引到这个当时利润丰厚的行业中。但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宣布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都忙不迭地从这一行业中退出。2004年9月,曾打算和南汽集团合作生产轿车的波导集团宣布撤资,随后夏新电子有限公司也决定撤出对汽车行业的投资。
奥克斯集团日前向记者表示,奥克斯进军汽车业就是冲着轿车来的,但由于宏观环境以及国家的调控政策,让奥克斯觉得申请到轿车的牌照是不太可能的,才最后选择了撤出。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奥克斯集团的这番表态未必是心里话。毕竟,在未获得手机生产牌照之前,奥克斯也曾苦苦等待了多年,最终"媳妇熬成婆"。而且,当初奥克斯为了引起社会对手机垄断生产的关注,甚至将有关政府部门告上法庭。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就像候鸟一样,往往是哪儿"暖和"就往哪儿飞,哪儿要"降温"就最先撤离。因此,令奥克斯退出的,可能更多的是基于对行业前景及利润率方面的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奥克斯集团素有"价格杀手"之称,连它都对汽车行业望而却步,难道汽车行业目前的利润率真的不足以支撑企业生存了?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奥克斯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抱着在汽车产业捞一把的心态。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得不知难而退。
"奥克斯退出汽车产业在我预料之中。"吉利集团总裁徐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奥克斯的选择十分明智。徐刚称,"汽车是人才、资本、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不论是政策壁垒还是市场壁垒,都是目前其他企业进入汽车业所要面临的困难。"
有专家分析,对于汽车这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民企想分一杯羹的难度正在加大。目前国内汽车业的大市场使全世界的汽车巨头都涌进来,国内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缺乏成长时间,将无法与对手较量。
寒意阵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共生产轿车226.14万辆,比上年增长10.2%。但从去年下半年起,由于市场逐渐饱和,产销开始持续下降。
国家统计局日前称,今年1-2月全国累计生产轿车32.93万辆,比上年同期又下降1.5%。1-2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1.5%,其中整车利润下降78.4%,亏损面达50%以上。34家主要汽车企业中,10家利润下降,13家亏损,利润增长的仅11家。而且,受钢材价格上涨、汇率和整车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汽车行业的经营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至于近期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也将令更多的购车者持币观望。长江证券研究所姜雪晴认为,高油价将间接作用于汽车生产的上游行业,如橡胶等行业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引发汽车行业成本提高。此外,高油价引发汽油价格上涨,在短期内将对汽车消费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对油价变化敏感的汽车消费者将会推迟消费,而抑制汽车消费将影响汽车销量,进而影响到汽车行业的盈利水平。
"我们对汽车行业的评级早就降为了'中性'。"国内某知名券商研究所的人士日前向记者透露。该人士表示,去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不到7%,预计今年还将至少下降1个百分点。
此前,新鸿基金融集团的有关人士也表示,由于供过于求仍然严重,今年上半年内地汽车销售并不乐观,目前维持中国汽车股的"减持"评级。
不过,花旗美邦则认为,内地汽车业已见转机,汽车销量将逐渐稳定,价格下调的空间也很有限。
尽管中国目前的汽车市场仍需面对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现状,但不少汽车业内人士均表示,2004年汽车业的增长减缓是高速发展之后的正常回调。
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或许是15-20年的时间里,仍然是中国汽车业的持续发展时期,平均还会有超过2位数的增长率。尹家绪认为,汽车企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厂家之间的差距将拉大,有的利润增加,有的利润下降。
今年仍是调整期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张宇贤表示,2004年和2005年都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调整期,甚至可能会持续到2006年上半年。张宇贤指出,对市场调整不必悲观,因为横向来看中国的市场发展还是很快,而国际市场基本停滞。不过,目前产品竞争的主体由低档产品进入中高档产品,竞争将愈加激烈,而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将被进一步压缩,乃至利润平均化。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教授认为,钢材价格上涨、汇率和整车价格下降等因素对企业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中国汽车行业管理水平过低,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不够造成的。贾新光教授介绍,材料涨价、汇率等因素,在国外汽车行业都是很正常的,不能成为利润下降的原因。他表示,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达到了15%,这在国际上绝对可以视为高增速了,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亏损,则是我国企业粗放式管理不讲究成本控制造成的。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向记者表示,今后企业和区域的汽车增长将会继续分化,国内汽车企业"三大"的垄断地位在进一步动摇,中国汽车工业的企业和区域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中,具有行政垄断性的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大"市场垄断地位在大为削弱,相反一些第二梯队如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安徽奇瑞等第二集团军正在加速崛起。另外,企业机制的相对灵活,历史包袱较轻,创新能力较强等,均将促进它们加速成长,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赢家。
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表示,行业适度的回调对于强势企业是个机会,可以利用反周期理论做大做强。他解释说,行业高潮时资源紧张价格昂贵,因此聪明的企业在行业高潮时可以适当压缩生产规模。而在低谷期,则以比较低的价格获得生产要素,并收购一些小企业,以迅速扩张,为下一次行业高潮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