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口儿。大大小小的城市的重建与扩容,为城市复兴与发展提供了时机,更为房地产开发商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然而,再拆下去,北京不再北京、昆明不再昆明、成都不再成都,一方面城市面貌高度趋同,另一方面城市找寻不到历史的痕迹了。――中国经营报
"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发问。它让我们不由得要思索:该怎样把握历史给予我们的机会。
当老城区消亡殆尽,新城区不断壮大,"千城一面"的危险也一步步逼近着青岛。"青岛,你还是青岛吗?"这是许多人心头的疑问。
可喜的是,青岛近年的房屋建筑,正在形成一种对美好居所的追求趋势和风尚。这些楼盘项目的共同之处,就是在保证建筑质量、合理规划、适度超前的前提下,追求建筑个性化、居住人性化。这说明,当楼盘的竞争已经从比户型、比价格、比地段时代,进入到比环境、比景观、比生活方式的时代,就必然要求建筑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高度统一。为了与传统美居概念区别,我们称之为"新美居主义"浪潮。
"新美居主义"现象,是继青岛上世纪初以八大关建筑群为代表的欧式建筑风潮之后,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出现,无形中也在延续、复兴着这座城市所固有的人文色彩。当赏心悦目的楼宇景观不仅仅成为楼盘项目的卖点,更成为城市的看点、景点,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形象之时,名城靓盘美景,便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我们的城市文化,为城市美景增添着缤纷的色彩,成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部分。
发现、关注并且研究这一现象,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新闻界、地产圈和学术界,围绕"青岛新美居主义"这一主题举办过一个小型座谈。在会上,文史专家王铎呼吁:让建筑回到"文明人"的时代。
王铎的观点如下:
我认为,"新美居主义"是个很好的提法,也比较符合青岛的地方特色,更可以解决我们目前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果打造得好,应该可以对新时代的建筑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认为,"新美居主义"就是要求我们的建筑还原人文精神,体现更多的人性化思想。
青岛的建筑文化传统,应当主要以八大关建筑群为代表。德国人把八大关当作建筑实验场,其中60-70%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去西方学习西方文化之后回来做建筑实验设计建筑的。几个月前,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首席顾问亨利博士来青岛,我带他去八大关,他第一眼见到八大关,就说"在全世界就没有这样的建筑"。因为它独立成单元,从整个的层高来讲,对于整个八大关台地的建筑控制利用,包括美学视角、空间视廊都有特殊之处,而且没有严格按照哪一种建筑风格为基调,比如说巴洛克,洛克克,哥特式,它没有。每一个建筑都有特色,但又没有拘泥于原来的基调。
八大关建筑有这几样特点:第一造价不高,没有什么金碧辉煌的东西,第二设计比较不繁琐,不浮华;第三是按照地域来设计。现在的新建筑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忽视了地域特色。而八大关有一个地域理念,就是静,静是它的一个魂。
新美居思想应该还原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化色彩。现在东部有许多社区,从远处看的感觉是乱,是闹,就是设计太复杂了。所以人住在里面,感觉心情很浮躁。本来你回到家里之后,实际是家,应该是一个可以还原人的本性的地方,八大关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青岛八大关的每一幢建筑都很有特色,而且整个八大关的地域特色是"静","静"是八大关的魂,这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人们入住其中,可以平静心灵,释放压力。
有人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任何人,你在进八大关小楼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大声喧哗,没有人可以奔跑着进去。它给你造成了一种气氛,你敲门都要轻轻地敲。可是我们现在的许多建筑一看就非常浮躁。这几年跟 建筑商也讨论过这一问题,你感觉眼睛是跳的,可能在设计阶段,作出效果或是沙盘来说。作为效果图来说,一看很扎眼,可是把它放在环境中间,就很难受。其实我们城市也有我们城市的特色,比如我们经常说"红瓦绿树,碧海青山",
(有人说是"碧海蓝天"这不准确,康有为的原话是"青山")康就是用这八个字来概括我们的城市,是概括两个大的面。"碧海青山"是康有为对于整个青岛市自然环境的一种概述。如果你站在太平路上,站在栈桥上,你就会发现,前面是碧海,后面是青山,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是这个"青山"的概念,被我们许多房地产商给打破了。德国人建设青岛的时候,他要控制整个城市的轮廓线,要使整个青山的轮廊暴露出来,使我们整个的居住环境镶嵌在青山的怀抱中。可是你看现在辽宁路一带的建筑,把整个贮水山挡住了,贮水山本来非常漂亮。这就是由于恶性开发同,由于追求最大利润,所以建筑高度不停上长,挡住了我们的山体。那么"红瓦绿树"是什么东西呢?红瓦是指建筑、绿树是指街道。原来青岛所有的街道上树都是不同的,为什么后来看到的是相同的?因为后来补种的时候就不愿意去找不同的了。
可是这一点在八大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八大关,每一条道路,树种都是不同的,有紫棠有碧桃等等。去年在八大关做整体规划的时候,有园林部门和开发商提出把八大关所有的道路整治一遍。并且拿出了好几个样子让我们选。我就提出:八大关原来的人行道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要整个八大关全铺成红色,不能把所有的道路都铺上红砖。红色的波长比较长,它比较躁。你看八大关整个人行道,它的色调是比较暗的。八大关建筑,建筑体量不大,院子比较大,所有的围墙和挡土墙都比较矮,在1米4以下,1米5左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树比较多。由于有了这些色彩,你再在地上铺上红砖,那就麻烦了。它就不和谐了。
怎样打造人与自然居住环境的和谐呢?现在,我们不管看到哪里的新建筑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问我的弟弟(他是从事建筑设计的),是不是,有人把别人的成功经验指摘拿过来稍微改改就行了呢?回答是确实有这种现象。
"新美居主义"首先应该强调建筑的个性化。青岛如果你看37年前的建筑,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政府在审批的时候,不允许有一样的房子,只要是一样就不批。可现在呢?我们出现了整个浮山后小区多少栋建筑大同小异。这种一样,从建筑美学景观景观来讲,它是一种视觉疲劳。你去找一个人,已经没有心去欣赏建筑,心里面决是在想,从这全部都是一样的建筑当中,思考它是怎样排序的,怎么找。可是我们进入了社区之后就会发现,它每个房子上都盖了一个章,一号二号,这种东西也只有中国才有。
如果我们把建筑稍加变化,找起来就非常方便。你看二三十年代也有相似的房子,可它们在建筑的立面,在整个的层高,细部――老虎窗、山花等部位尽量提示大家:这一栋不是那一栋。我们看火车站以东,如果让我们的建筑是由设计,那肯定是失败的,可是你看当时的建筑商,就是二层楼,他把许多对景体现出来了。新美居主义应该更多地体现建筑的个性化,可是个性就意味着多花钱。
第二是居住空间的个性化。我是拿出了整整五年的时间,这700多栋建筑几乎让我跑遍了,所以我发现,我们现在建筑居住布局单调,比方说什么几个卧室,几个卫生间,就那么几样来回转。
其实我对新东西有想法,我认为,咱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功能化体现不够。举个简单的例子,德国在青岛的建筑,没有一开门就能看到会客室的,开门的地方,永远是在客厅视线之外,而现在设计的很多房子,开门就看到了客厅,整个家庭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就差。还有,现在一进门没有衣帽间或换衣间,而一百年前的德式建筑,一进屋旁边第一个门肯定是换衣间,你进去没错。进了这个换衣间,还有一个门是通往客厅的,非常人性化。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老太太刚买菜回来满头大汗,就可以进去把菜放下,收拾一番,换上礼服出来见客。它作为一个很隐蔽的通道,非常方便、富有人性化。比如你要出去,就可以通过这个衣帽间,而不必跟客人打招呼,所以非常方便。我跟一些房地产老板讲:不是过去是野蛮人,现在是文明人,错了。过去你看那些建筑想了许多办法,已经登峰造极了。如果现在把这些理念放入新的设计之中,这才是一种人文的回归。
我一开始还不知道那是换衣间,一看两个门,房间挺狭长的,不好住人。当时还挺奇怪,想这个房子设计得没有道理,没用,浪费空间。后来又找到一家,发现中间有一个"双杠",后来才知道是挂衣服的,再看周围有护墙板,有台,是放小东西的,墙上一圈全是镜子。后来我越琢磨他这个事越好,我们现在许多家庭非常大,但就没有这个东西。如果有了这个换衣间解决了一个通道问题。
再有一个,德国建筑比较重要的房间(起居室、卧室、书房等)一般都有四个门,书房、卧室、等自成单元,门上有雕花,打开可以用,关上也有装饰作用。
有一个房地产商跟我交流,我对他说,你这个房子不好,很多房子只有一个节点--客厅,客厅简直成了走廊,进哪个房间,退回来都要经过客厅。而过去的优秀建筑不是这样的,是多节点、单元化化的。比如说可能卫生间、卧室、书房就是一个单元,你只要没有事,不用走出去。王社长说,重新发现这样的建筑传统,可能对全国房地产都有借鉴意义。
现在很多客厅里一定要给你留出来一个放电视机的地方。这种观念,在台湾香港是七十年代,在日本是六十年代,在美国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我们现在在一个房间里摆放一个电视,实际上是对你自己的一种摧残,你想多难受?新美居义应当更多地关注个人的空间,电视不就是一千块钱吗?所以,我们的设计者,是在强迫我们的客人,全家人一起看这个电视。这个时代过去了。你不信?最多再过五年这样的设计就过时了。我一到你家,看到这么个设置,就知道是什么时候建设的。这种家庭理念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文色彩。
还有,就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卧室。我们对于卧室的设计――不信你们可以看一下,千篇一律,都是中间放一个床。我就不信没有别的选择。我们现在家里也有书房。这个书房,是设计师认为这个房子既不好干这个又不好干那个,于是当书房吧,其实错了,我们真正工作的人,大多数时间都在书房里,需要最好的光线。现在是把各方面最好的地方都给了卧室,客厅,你看这就没有体现人文色彩,最好的地方给了最没有用的地方。卧室不就是晚上睡觉吗?过去,德国人,英国人、美国人,他在青岛有很多的设计,他的卧室一定是利用率最低的地方,他把很多有用的空间用来作有用的功能空间,比方说书房。
下面再讲一下环境的配套。我们现在也建了一些别墅或者是庭院式建筑,为了使住宅最大化,使院子看起来像院子又不是院子,因为打破了空间比例。实际这个建筑空间是有一定比例的。你到八大关你会发现,所有的院子,没有一个门的,一定是一个前门还有一个后门,有的三个四个门。我们现在的建筑只有一个门,没有两个门,他不管,他认为,你从这里进来。再从这里出去不很好吗?
还有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树用处不大,一般不喜欢种树,喜欢把环境暴露出来。这是不对的。而树,应该是是整个建筑环境的一个部分。我们现在注重种一点简单的草,不注重立体绿化。那么选择什么树和建筑是协调的?比方说你这个建筑挺拔一点,你就可以选择高点的树,比如变化多的,就可以选择枝杈有变化的树。但种树又不能对称。中国人最大缺点讲究对称。而这个对称恰恰是现在必须反对的,新美居主义不能讲究对称。比如巴洛克风格的一个原则就是,从建筑的各个角度来看,是不一样的,不对称的,八大关建筑就强化了这一点。
再一个,建筑与建筑之间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再具体一点,应该在建筑之间应该保持一定人文化的距离,比如我们的建筑就非常可笑,就是这边厨房的窗,一定对着那边厨房诉的窗,你想想,全中国人吃饭几乎都是那个时间,做饭肯定也是那个时间,整天你看我我看你多难受。建筑设计就没有考虑这些情况,忽视了这个问题。
还有,建筑现在需要有车库,他怎么做呢?建筑可能做得比较好,这个车库呢,好像跟他没有关系,其实车库是附属建筑,是整个建筑的过。
八大关建筑群,横三纵七,历经了十多年的开发,从1929年7月建到1942年,所以是下功夫的。如果咱们建,最多建设到31年,比人家快了十多年,也就是两三年就建设完了。因为,比如说画一贴画画,十分钟画的,和两三画的,肯定不一样。高速度吃掉了你的理念。所以我想新美居主义应该提倡打造精品工程。
我给八大关建筑总结,是"一步一景,步移景易"。没有视觉的劳,只有视觉的美感。就建设理念来说,"新美居主义"格外关注环境,因为环境是现代建筑的最大包装。所以新美居主义应当提倡最大限度地关注环境,因为建筑质量有监理,有规定,但环境方面没有标准,因为环境是现代建筑最大的包装。我们现在买一个房子,环境非常重要。
新美居主义建筑应该是不雷同的东西,是有个性的东西。这个个性是城市有个性,你自己有个性,反过来,只有你自己有了个性,这个城市也才能有个性。所以,我说,新美居主义应该提倡打造有城市个性的街区和建筑。
(阿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