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开发商表示他们有“三怕”:一怕被“临阵封盘”,影响了正常销售和资金回流;二更怕被注销开发资质,再也不能以同一品牌开发项目;三最怕“5年禁止从业”,基本被隔于市场之外。
多数大开发商表示,采取不合规则的促销方法被封盘或注销资
质对企业品牌负面影响太大;一些中小开发商则表示,被封盘会导致本来就紧张的资金链断裂,这是最初担心的问题,而最怕的还是注销企业资质和“5年内禁止从业”。“没了资质要重新申请注册新公司就已经很麻烦,如果再加上5年内不能进入房地产行业,对于个人来说太可怕了———毕竟5年隔离期对每个人的职业生命都是个大打击。尽管此次还没有动用这把‘尚方宝剑’,但想一想就让人害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市房地局重拳出击,真正打到了违规开发商的痛处,将让开发商的做假行为受到最大抑制,净化上海楼市空气。
处罚效用无形中放大
在记者采访中,也有不少业内外人士认为处罚还不算最重,因为开发商还有一丝变通可能。
“对于一些一个人、一块地,只做一两个项目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来说,罚款、封盘和吊销资格还不能完全起到‘杀绝’作用。”新华律师事务所一位房地产专业律师表示,因为一旦项目结束,该项目公司的使命也就结束,有没有开发资格并不很重要。如果有另外一个项目,有权人可以试图再注册一个公司。所以,“注销资质”更多的是公司形象受损,制约的是那些看重发展前景的大公司。
但是,现在的楼市敏感期却也让这些处罚措施的效用在无形中放大。由于近期中央、地方一系列金融、财税政策出台,这让开发商普遍忧心楼市观望情绪会蔓延,大多期冀望尽快“出货”回笼资金。这样的紧要关头不要说注销资质以后“没得玩”,只要现在一封盘不能销售,部分资金链紧绷的开发商日子就难熬。
供求平衡是“治本”关键
业内专家分析“打假风暴”效用时指出,政府的严打的确让开发商不再明目张胆作假,但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供求依旧未能完全平衡,供略小于求———开发商为谋求最大利益就不惜钻制度的空子“惜售”。“如果开发商每次开盘都需促销才卖得出去,就难以出现囤积房源的行为。但我个人认为再度加大供应量才能真正治本。”中瑞市场研究公司专家朱锋表示,“可喜的是,今年本市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商品房新开工量将达2000万平方米占供应总量65%,将有效改变楼市供求结构并抑制各类炒房行为。”
“网上房地产”撤销率陡降
昨日,记者从“网上房地产”获悉,目前上海新楼市场正从年初的淡季逐渐走出,日签约量稳定在700套以上水平。而经历了月初的“打假风暴”,目前的楼盘合同撤销率已一降再降,维持在日均十几套至几十套的水平,远低于打假前200套左右的日均水平。“考虑到正常的错误纠正和业主变更,这个数目的撤销率还是比较正常的。”房产分析师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