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3月31日电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个大主题。山东省临沂市却"大"题"小"做,小处着眼推进"和谐临沂"建设,收到事小效益大的和谐效果。
"行风热线"连民心
3月17日罗
庄区册山镇一听众打通了临沂人民广播电台
"行风热线",反映其去年10月份被邻居打伤,一直没有得到处理。3月22日"行风热线"联动单位《临沂广播电视报》登载了处理结果:已将打人者抓获归案并分别处以治安拘留15日、10日的处罚。平邑县一王姓听众反映该县一中学存有乱摊派和搭车收费行为。反映没过几天,就有了处理结果:听众举报基本属实,每个学生被乱教辅材料费等106元,该校累计违规收费74358元。能退的已及时退还,无法退还的按国家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一条"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行风热线架起了政府与人民沟通的"连心桥"。今年3月8日,行风热线创办整整6周年。6年来,每天早晨7点15分,25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定期轮流到电台直播室与群众对话,回答群众咨询,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排忧解难。河东区相公镇刘子华老人谈起"行风热线"至今仍是激动不已。老人1949年参军,
1971年将转业证明的日期填错。老人的待遇30多年未能落实。拨打"行风热线"后,人事部门四处奔波,历时两年多才找齐了相关材料,为老人落实了待遇。6年来,行风热线累计播出2000余期,接听群众电话10000余个。被群众称为:连接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监督岗"、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台"、了解社情民意的"显示屏"、化解社会矛盾的"稳定器",构建和谐临沂的"好平台"。群众利益无小事。与创办行风热线的初衷一样,近些年临沂将转变行业作风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一环来抓,形成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他们建立了职能部门接访制度、县长、局长公开接访日制度,健全矛盾调解机制,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及时化解各种利益纠纷。一些想反映问题又摸不着门的老百姓,真正听到了"公仆"的声音。
"善政"阳光照千家
临沭县郑山镇陡沟村是典型的养殖专业村。市委、市政府2004年初实施了"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不到一年时间,全村310户中130户参与了致富工程,领取贴息贷款131.4万元,新发展奶牛养殖80余头,新增养殖大户12户,新规划出100多亩的养殖小区。
"致富工程真是个老百姓拍手称快的'善政'之举,就这个扶持法,不出3年,俺村肯定变大样!"村党支部书记张淑银充满信心。
"善政"阳光普照到的不仅仅是郑山镇陡沟村的养殖专业户。去年以来,临沂市相继实施了"文明城市创建工程"、"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千村帮扶工程"、"百村示范带动工程"、"千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村村通道路硬化"等六大善政工程。农村群众得到了实在的利益,20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8元,增幅创8年新高,也是近几年来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镇居民享受到了文明建设的成果,路宽灯亮人文明,美丽、富裕、文明、开放的大临沂、新临沂提升了居民生活品味和质量。"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累计发放贷款43.8亿元,百万农户从中受益;"千村帮扶工程"连帮三年,每年投资都在5000万元以上,让一批后进村找到了增加集体积累的致富项目和发展路子,年收入3万元;
"村村通硬化公路"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19.4亿元,改造建设乡村公路8352.7公里,居山东第一位。千村饮水、百村示范……,一系列为民之举,一项项民心工程,上百万农户从"善政"工程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阳光。
受益的还有许多城镇困难职工及弱势群体。临沂市成立了"社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将2329名特困职工输入微机动态管理,并启动了一系列关注民生、解决民困的扶贫济困工程。民之所需,就是党和政府的心之所系。去年7月,当市里了解到特困职工家庭中有52个孩子考上大学后交不起学费,市总工会牵头一周内拿出50万元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为帮残疾人更好地生活就业,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临沂近些年在人行道上增加了盲道、路口增加了坡道,挤出有限的资金为农村贫困残疾人翻盖和改善危陋房屋,筹资百余万元用于扶持残疾人就业。
45岁的李国成因车祸致残,家庭困难。靠着下岗生活费、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困难职工救助中心的定期资助,一家人的日子踏实祥和。临沂市每年都有万余名像李国成一样生活困难的职工得到长期救助。
"经济循环"美家园
如今,随着以"循环利用,和谐发展"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在临沂的蓬勃发展,跑车不用油、做饭不冒烟、企业零废物、太阳能点路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成为了现实。
临沂市抓住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机遇,高层次推进生态临沂和效益临沂建设。一系列扎实的推进措施,使得"循环经济"由概念、口号变成行动。日前,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和利用为一体的中国临沂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在河东区开工,昔日污染环境的废旧塑料变废为宝,成为临沂循环经济的一大新亮点。华盛江泉集团是临沂市企业循环经济的典范。集团内部的热电厂同时为钢铁、炼焦、木业加工厂和地板砖厂提供电力和热能,煤矸石等废料转入新的经济流程,成为水泥生产和农业中心的原料和养料。通过不同企业和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联合及资源共享,废物全部找到了下游的"分解者",实现了增产不增耗、增效不增污的循环发展。临沭县友谊村,几乎家家建沼气。农业生产的草料、牲畜粪便等杂物一并进入沼气池,产出的沼气用来做饭、取暖,不仅干净卫生,一年还能节省1500多元的开支。
目前,全市共建有沼气村249个,17万农户告别了烧柴做饭、烟熏火燎的历史。在临沂,你还可以在公路上看到奔弛的
"二甲醚汽车",在农村看到洁净的农家生态小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的互促共进正使得临沂变得更加富裕和谐,变得更加风采卓约。(郇恒赛)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