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些年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还能给楼市中的芸芸众生带来一惊一咋的话,近期房贷利率调整、开征地产税等一系列消息,引来的却是怀疑的眼光和往坏里想的揣测,甚至“损害普通购房者利益”的指责。
楼市正在渐渐进入一个缺乏信任感的时代。
&nb
sp; 在过去的2004年里,一个又一个的消息曾经带给人们不少希望,却又最终破灭。
杭州市政府出台政策提高征收个人所得税抑制炒房,结果炒房者将税费转嫁给买家,挂牌处触目都是“净价”,反而刺激房价加快上涨,政府最终不得不暂停执行这一新政策。
浙江省政府出台政策要求集约化利用土地,禁止再批低容积率用地,结果现有的排屋、别墅等变成“稀缺资源”,价格一路飙升。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收缩土地和银贷,结果客观上促使土地更显稀缺,地价上扬。央行早些时候的所谓“121”号文最后也落入虚空。房价继续一路上扬毫无颓势。
在去年一年中,杭州楼市经历了很多次“惊呼”、“预言”,一些人或媒体言之凿凿地称“崩盘”、“拐点”什么的,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发生。据杭州市房管局统计,杭州市2004年市区商品房预售均价为6107.1元每平米。其中住宅为5802.03元,二手房销售均价为5286.94元每平米。而如果撇开地段相对偏远的萧山、余杭的话,这三个数字分别为7253.52元、6865.65元、6312.33元。市场感觉强烈而坚定,房价涨势不减。
逐渐有一种上当受骗感觉的人们终于由希望走向绝望,反而转头成为“房价上涨说”的忠实信徒。
一度有人说,银行的金融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关键性举措。可是,中国的银行,一个又一个地出丑闻,谁谁谁卷款潜逃了,谁谁谁又出事了。
在1999年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之后,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04年第一季度末,国有商业银行又出现了18898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以至有人在面对今日央行房贷新政时发出了“是不是掏老百姓的钱补银行的窟窿”的疑问。
也难怪,连每人只能使用一次的公积金贷款利率都要上调,又怎能让人相信央行新政是为了打击炒房?
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言论纷起:“政府是地价上涨最大的受益者”,“专家学者是被买通的传声筒”,“媒体是受广告商操控的房产商帮腔者”,房产商更是成了赚黑心钱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你说老百姓还能相信谁?
包括老百姓自己,是否真的相信自己的呐喊是真诚的?没有永远不变的观点,只有永远不变的利益。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一套房子也没有的“老百姓”,才是“喊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不少有产者的理想世界,是别人的房子跌了,而自己的房产却绝不“缩水”一直坚挺。
在一个缺乏信任感的时代,只有自己看好自己的钱。于是,“合作建房联盟”等新鲜事物出现了。看多了“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记者宁愿相信,这是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怆呼喊,而不是为了营造新的赚钱门路。但是,真的可以相信吗?
凭感觉走路是危险的。各界人士有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目前的杭州楼市已经处于高位运行阶段,价格涨得越高,风险也就越大。
信息缺失,统计数字可信度打折,“预警”之类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这一切使得楼市越来越象一场豪赌。有人打了个比方说,就象只装了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现在大家都战战兢兢,又想赚钱得益,又不想被那颗最后的子弹射中。但是最终总会有一个接最后一棒的倒霉蛋,会是谁呢?你,还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