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时任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市长的杜世成同志,在青岛开发区举行的市长办公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青岛经济发
展重心向青岛开发区转移。紧接着,青岛市政府便下发了《关于加快青岛开发区发展的决定》,赋予了青岛开发区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权限和使命。
2002年8月,在青岛开发区举办的“构建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理论研讨会上,时任省委常委、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的杜世成同志进一步提出:青岛市要以青岛开发区为核心,全面构建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推进青岛市在新世纪取得突破性发展。
随后,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同志又明确提出:西海岸是青岛发展的“立市之本”,要求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全力支持西海岸的发展建设,吹响了“挺进西海岸”的号角。
“挺进西海岸”这一战略性决策,被人们称为改变青岛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青岛开发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思路,抓大、靠高、引强,开放型经济呈现新局面。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累计引进三资项目1768个,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99个,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9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6个。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海尔、海信、澳柯玛、中石化、中船重工、一汽、中集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
按照“大港口、大工业、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的布局,重点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三大基地,发展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高新技术、仓储物流“六大产业集群”。围绕建设青岛新型工业化的中心区,初步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为依托的家电电子产业,以大炼油、丽东化工、高合化纤、中达化纤等为依托的石油化工产业,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乘用车、浦项不锈钢、中集集装箱等为依托的机械制造产业,以国风药业、国大生物等为依托的生物制药产业。围绕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积极实施“以港兴区”战略,2004年前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引进了马士基、伊藤忠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仓储物流企业,港航服务业蓬勃兴起。目前支柱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额均占到全区总量的80%以上。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生态保护的原则,稳步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超过200亿元,建成了前湾港、黄岛油港、胶黄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一批大型交通通讯能源设施。建设了“六大产业团地”和“五项精品工程”(团结路、嘉陵江路综合改造,江山路、长江路综合改造,滨海公路建设及唐岛湾综合改造,金沙滩景区综合改造,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管家楼出入口综合改造)等城市精品项目,新区第一座立交桥、第一条高架路、第一条城市隧道建成通车。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了镰湾河水质净化厂、管家楼水厂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整合、组团建设、捆绑开发”的原则,加快旧村改造步伐,累计改造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54平方公里。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率达43.9%,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喜迎建区20周年的时候,青岛开发区工委、管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青岛市“挺进西海岸,构建青岛新的经济重心”战略深入实施的机遇,全面落实“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突出发展“大港口、大工业、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着力构筑“三大基地”(家电电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以汽车集装箱造船特种钢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两大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一个胜地”(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继续推进“六大项目”(大炼油、汽车、造船、特种钢、港口、集装箱)、“十大工程”(唐岛湾综合改造、行政中心轴线、城市骨干交通、水资源、热力、国际贸易中心、绿化“新八大关”、小康新居、“大学城”)建设,全力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高新技术、仓储物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深入实施“五项民心工程”(社会保障、平安西海岸、民本政府、文化新区、增收富民),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