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年以来,我市海洋与渔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5号文件精神,把突出发展水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调整优化渔业结构,加快科技应用步伐,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引导内外资投入,扩大对外出口,拉动我市渔业经济稳步增长。 渔业综合实
力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我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32.45万吨,水产品产值91.16亿元,渔业总产值184.84亿元,分别增长0.28%、6.09%和12.49%,3项主要经济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二位。水产养殖平稳增长,养殖产量88.48万吨,产值57.16亿元,分别增长0.8%和6.58%;海洋捕捞继续保持负增长,产量降为43.97万吨,减少0.79%;水产品加工保持较快增长,加工产量49.7万吨,加工产值80亿元,分别增长11.21%和17.89%。 苗种生产形势也取得了良好佳绩。目前,我市的海参、大菱鲆、牙鲆、鲍鱼、杂色蛤的育苗生产规模扩大,对虾苗种生产保持稳定,海湾扇贝育苗规模适度缩减,全市总育苗量270亿粒(尾、头),产值3.35亿元,产值增长2.54%。我市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去年也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量91.66万吨,进出口总额15.78亿美元,分别增长6.7%和8.7%。
高效渔业发展较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全市虾池养海参达到1.1万亩,增长120%;深水抗风浪网箱发展到358个,增长110%;工厂化养殖总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增长25%。海蜇养殖面积达到6000亩,增长20%。海珍品养殖快速发展,放养对虾12.7万亩,扇贝3万亩,鲍鱼1.8万亩,海参3.3万亩,梭子蟹2.4万亩。
增殖渔业创历年规模之最。自去年以来,我市已放流中国对虾3500万尾、南美白对虾320万尾、海蜇1220万头,回捕中国对虾431吨、南美白对虾18吨、海蜇1000吨。我市休闲渔业也蓬勃兴起,去年首次举办的城阳红岛蛤蜊节和即墨田横民俗文化祭海节均取得了成功,崂山、胶州、莱西、黄岛等区市都在积极投资建设生态渔业园或休闲渔业基地。这些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渔区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渔业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状况有所改善。我市积极开展国际先进标准采标工作,制定了工厂化养鱼、池塘养参、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等10多项技术规范,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自去年以来,共抽查样品300个,合格率达到90%。渔业执法部门还深入开展渔药、渔用饲料及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调查工作,加大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力度,同时成立了青岛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组织认定14个市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推荐上报10个无公害水产品。
渔业经济国际化程度继续提高。我市还积极应对国际市场鳕鱼原料供应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组织企业多方争取原料鱼,并及时调整加工出口结构,确保水产品出口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增长。去年水产品出口量33.98万吨,创汇8.66亿美元,分别增长1%和7.4%。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约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58%,约占全省和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的40%和13%,位居国内城市首位。去年以来,全市新增渔业三资企业37家,投资总额1.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分别增长57%和61%,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本报记者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