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二学生开学后惊喜地发现,刚到手的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武侠小说。这在中国当代教育史上可谓一次创举。
用一波三折来形
容“金庸小说进教材”再合适不过。早在2001年,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决定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金庸的作品将入选。引起各方激烈争论后,在种种压力下,教育部出面辟谣表示:金庸的文章不会成为学生的必学教材。然而三年后,金庸小说照样进入中学课本。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文化论争,更应该看到其背后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更新。
然而,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冲突,我们的学校教育却依然缺乏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认为“武侠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就是一种偏见。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不但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
可以说,不管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明确的教育思想被提出,并在教育界广泛认同,则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金庸小说入选教材,或许可视作为是价值多元时代公民教育的一个新开端。(江西)彭兴庭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