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年初,在新年谋划中,市话剧院加入了“亲子场”的项目,计划推出一系列童话剧。正月初四至十二,该院史无先例地以两出剧目、十二场演出启动了青话小剧场的春节演出季。于是,忙碌于鸡年春节的“青话人”在数个意料之外中体味到了“金鸡报春”的喜悦。 春节期间,童
话剧《神奇的阿拉丁》、《白雪公主》“捆绑”上阵,不仅完成了初定的十二场演出计划,而且,在观众的要求下,加了五六个场次,并延长了春节演出季的演出时间。 “演出都安排到了上午,这是很少见的。另外,能如此频繁地上演节目,这在岛城的演出市场上也很少见,或者说几乎没有过。还有,这基本上是自然上座,有几场还加座四五十个,像初七那天,有雨雪,没想到上座率竟达到了九成……”“青话人”喋喋不休的背后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亲子场”确实在春节拢起了岛城演出市场从未有过的“气场”。
一位看过童话剧《白雪公主》的家长告诉记者,“文化演出场所能花心思为少年儿童做‘文化年饭’,这让我们家长感觉,孩子在寒假里有事可做了。”市话剧院或许正是发现了这一“盲区”才有勇气以如此的心力来“复制”这些童话故事,并倾力推出青话小剧场的“亲子场”品牌。
在“亲子场”的谋划期,市话剧院王克院长曾指出,北京儿艺的《迷宫》、《HI,可爱》等儿童剧自然上座率都爆棚,这触动了他们试图在少年儿童这一群体拓展市场、追求自然上座率的神经,更何况他们依托《陈小虎》、《寻找爸爸毛泽东》等剧目已经具有一定的儿童市场基础。
当然,儿童原创作品以及人才与北京、上海等地比起来还显逊色,这也让市话剧院在行进中有些许犹豫,但最终他们采取了从著名童话选取素材的方式推出“亲子场”。记者与“青话人”交流时,他们表示,这绝不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而是要把它作为一个长线工作坚持下来。
“当前,儿童的文化消费项目比较少,这是我们的切入点;移接著名童话更容易激起儿童的观赏兴趣,这是我们的捷径。之后么,条件具备了,经验多了,我们自然会考虑推出自己原创的东西。”“青话人”说,只有首先“动”起来,才能有“资本”像《迷宫》那样具有展示个人魅力的能量。
事实也正如预想的那样进行着。从青话小剧场的演出记录看,《白雪公主》(至正月初十)上演了14场,亲子优惠套票的三人票价是40元,每场收入为3000多元。“一场童话剧能有两三万的收入这是没有想到的。”一位小剧场工作人员又以“没有想到”来做回答,“这可能在许多人看来,仅仅是‘小钱’,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市场回应真的是一种激励。”
想想2003年初,青话小剧场还只是一种有可能触摸到先锋、实验戏剧艺术脉搏的讯号,现如今,小剧场里已经是新面孔不断加盟,老面孔常来常往了。“看到小剧场里高朋满座,不能不让人对小剧场的诞生有一种庆幸,对其未来有一种自信。”拥有了一定“群众基础”的王克院长如是说。
的确,正因为青话小剧场的诞生,市话剧院才有“胆量”确立“双驾马车”的院团创作发展战略———一方面主抓获奖作品的精品创作,另一方面则重点启动以实验小剧场话剧为主导的时尚剧目。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拓展,又一驾以少年儿童为市场主体的“马车”业已启程。
“青话人”感觉上述三种不同层面的节目资源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欣赏群体的需要。因此,以此为路径,他们将在2005年隆起三大艺术板块。
据介绍,除继续用奖励机制调动童话剧的创作热情外,目前已进入修改期的《二小放牛郎》是市话剧院今年指向‘五个一工程’奖的又一力作,而前段时间,像《构思婚姻》等时尚剧目、《纪念碑》等经典现实主义剧目,已在大学生和白领阶层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这类剧目创作之路必然会在与外城市接轨的同时进一步延伸。本报记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