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品牌等于眼界开阔?
从一座闭塞的山城考入京城著名大学的杏子,怎么也闹不明白:品牌有那么重要吗?甚至会影响到人际交往?勤奋简朴的良好习惯怎么在这里就被视为封闭愚昧?知晓一点儿名牌一下子就变成了眼界开阔?
从刚入学,杏子就和室友的
关系不怎么好,尽管她极力想改善,但就是难以融入其中。别的女孩子都来自大城市,见多识广、时尚前卫,只有杏子一个人来自农村,没吃过麦当劳,也不知道必胜客。平日里大家大谈特谈的一些话题,杏子都很陌生,就连晚上的“卧谈”都插不上一句话。
起初,杏子满是好奇地听她们谈论,觉得这也是在长知识,心想总有一天自己会像她们一样对那些陌生的品牌如数家珍。可时间久了,别人似乎已经形成一个语境,她更是难以插入。
每天临睡前,寝室都有一番热火朝天的卧谈,话题涉及服装、化妆品、院系文艺演出、篮球赛上帅哥、英语角的邂逅等等,不胜枚举。而杏子对服装品牌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ONLY、ETAM、VEROMODER、NOWHERE,也不用什么化妆品,对薇姿、兰蔻、资生堂更是闻所未闻。她不会什么运动、跳舞,更不知道什么休闲娱乐。在农村,她最大的娱乐就是进城逛书店翻免费书看。中学时在班里,她有一个绰号叫“万事通”,把书上看来的东西讲给同学们听,大家都夸她见多识广,有时候连老师不晓得的东西她都知道,这让她很是得意。
可当她把这些告诉室友们时,大家满脸鄙夷:“这就是你的青春啊?”
有一次,大家一起逛商场,几个女生热热闹闹、唧唧喳喳,兴奋地楼上楼下到处转。在化妆品区,杏子一脸迷茫地望着那些陌生的英文名,然后指着一个L'OREAL问旁边的女生:“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英文书上没有学过啊?”
女生骄傲地说:“这是欧莱雅,法国的牌子。那边是SK-Ⅱ,Dior……”
杏子虽然记不住同学到底念了什么,但是那个女生的神态她却牢牢记住了———飞扬跋扈。
以后再到图书馆时,杏子不再只是去看《小说月报》、《读书》了,而有意去翻一些时尚杂志,比如《上海服饰》、《时尚健康》、《女友》等等。她发现,确实,那些商场里陌生的名字在这里都能找到出处。为了积累谈资,她不仅默记,还做了笔记,品牌-出产国-风格-适合人群等。
如此做了一段时间,杏子心里踏实多了。至少在别人议论时,她不像外星人一样什么都听不懂了。有时,大家争论得相持不下时,她还会故作高深地发表一番自己的高见。起初大家都没在意杏子的变化,后来发现她的造诣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才纳闷地问:“咦?杏子,你不是‘名牌盲’吗?怎么眼界一下变开阔,成了‘名牌通’了?”
杏子也学商场里那个女生的表情,骄傲地扬起头:“呵,这不是小意思吗?”
杏子还说,是校园的名牌崇拜影响了她,改造了她。她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会从一个淳朴女孩变得过于关注物质,而且这种关注在她看来真的毫无意义。后来发生的一件糗事终于宣告了杏子“名牌崇拜生涯”的结束。
有一天在街头,一个小贩拦住杏子兜售化妆品,杏子一看,精美的包装,鲜红的瓶子,正是寝室女孩向往已久,但都没钱买的SK-Ⅱ系列化妆品。杏子停下来,小贩一看她有兴趣,马上滔滔不绝吹嘘开了:“这是面膜,这是眼霜,商场里都卖好几百块呢,我这儿50。绝对是真货,从香港那边免税过来的。”
杏子拿起来看了看,还挤出一点膏体搽在手背上,用食指和中指均匀抹开,就像商场里的小姐拿试用品在顾客手上试用一样。小贩又叫开了:“一看小姐就是识货的主儿。”
杏子看看手上的膏体,感觉就是不一样。想想父母在家挣钱不容易,花50块买这玩意儿,非被老爸打一顿不可。可脚就是不听使唤,因为她又想到同学羡慕的目光,想起扬眉吐气的那一刻。
最终她还是买了一支面部精华液,砍了价,45元。杏子还很得意,又省了两顿饭钱。
回到寝室,大家一片哗然:杏子居然买SK-Ⅱ了,这可是爆炸性新闻。杏子一一应对跑来观摩“新货”的同学,问到价钱,她泰然自若地告诉她们商场里的实价。她可不好意思说是街边买来的。
杏子开始了自己的幸福旅程,每天早晚洗完脸,兴奋地涂抹那小瓶里的东西,每次都用一点点。她甚至还计划着这瓶东西要用多久才划算。
可刚用过的第二天,杏子脸上就开始出现凹凸不平的红斑,还奇痒无比。和同学一起去校医院检查———是皮肤过敏。医生追问了半天,杏子才说出来龙去脉。
事情传到班里,成为大家的笑谈。杏子尴尬极了,都是自己盲目崇尚名牌惹来祸端。
符号标签等于价值大小?
本科时的女生氛围,简朴而单纯,大家都以好看与否来评价彼此的衣着。读研之后,班里成分复杂了起来:应届的、往届的、有钱的、没钱的、商界精英、社会底层……于是,有了服装档次上的差异。
当某女生穿着一袭宝姿风衣款款飘进教室时,识货的马上尖叫:“宝姿!”顿时,知道这个品牌的和不知道的,均纷纷向女生投射羡慕的目光,因为大家明白,价值肯定不菲。时间长了,小芸发现,不少有身份的女生(包括自己有钱和家里有钱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着衣风格,这个风格苛刻地就像某小报报道的梁朝伟,“我只穿阿玛尼衬衫。”
班里只穿一个品牌衣服的女生时有诞生,有定位ONLY,有定位PORTS的,也有大众一点ETAM的,无形中,大家得出共识———这,才叫有品位。
可并不是所有的女生都有财力这么有品位的,更多的则是在一些名牌打折的时候去淘一些过季的东西。尽管是旧款,尽管必须压在箱底留到明年穿,心里倒是美滋滋的。因为买回去可以在周围几个寝室炫耀一圈,因为脖子后面的那个品牌标签足以让很多人心生羡慕,因为被问及这件衣服是什么牌子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声回答。
要是穿着没有品牌或名不见经传品牌的衣服,你就等着尴尬吧。
过年时妈妈买了一件新外套给小芸,不是名牌,但很漂亮。要是在本科时,小芸早就张扬地到处炫耀了,甚至还会在某次公共课故意迟到,在众人瞩目中走进教室,这是女生们公认的小秘密———最大限度地引人关注。
可是这次,小芸有点怕被问及是什么品牌。因为班里每每有人添了新衣服,大家的第一句话往往不约而同:“是什么牌子的?”而不是:“这件衣服真漂亮。”于是,好与不好,漂不漂亮往往在第一句话之后作出评价。若是名牌,好言好语都来了:“哎呀,真有眼光。”“这种风格很适合你。”“在哪个商场买的呀?”若不是名牌,一句意味深长的“哦”,就足以让你无地自容了。
不幸的是,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就有一个女生发现了小芸的新衣服,然后兴冲冲地问:“添了新衣服了?”小芸轻轻“噢”了一声,随即马上说,“不是什么名牌。”女生不再追问,小芸庆幸躲过了一灾。心想,可不要再有那些好事之人过来询问了。
课间休息,那边一拨儿女生骚动起来。凑过去一看,才晓得一女生添了新包包,FION的,起先大家都没发现,因为是深色的,不打眼,女生便把包包从抽屉里拿到课桌旁边,那几个暗暗的字母终于引起关注,大家开始里里外外将她围住,夸赞她的包包。小芸转身时听到几句:“名牌就是不一样!”“真够档次!”“等打折我也去买一个。”
看着那女生一脸满足的微笑,小芸不禁纳闷:校园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品牌至上。只要是名牌,即使再丑也可以骄傲;如果不是,那么再漂亮也要低头。是什么造就了这种风气?那个被称为符号的标签,真的就那么有价值吗?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