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以及筹办工作的加紧进行,一股体育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掀起。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和老百姓收入的不断增加,更为广大的体育爱好者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长跑、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传统运动健身项目,仍然吸引大批爱好者参与。同时,攀岩、攀冰、
滑雪、登山、动力伞滑翔、自行车远行、自驾车游等一大批新的运动健身项目也正成为中国百姓的健身新宠。
不过专家们提示,不管是传统健身项目还是选择新的健身项目,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运动健身时尤其要注意预防伤害,安全是运动健身的第一要素。
运动健身不当有可能带来致命伤害
所有的运动健身项目都有利弊两面性。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运动中不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应对方式,那么在从事某些运动项目时,所带来的伤害也可能是致命的,与健身益志的初衷背道而驰。
例如,去年10月18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就出现了两名业余参赛选手在途中猝死的悲剧性事件。死者一人为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一人为退休职工。这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自1981年举办以来,首次出现参赛选手意外死亡的情况。
据了解,北京国际马拉松赛1981年刚创办的时候,只有200名选手参赛,组委会给每名选手都进行细致的体检。但是自1998年业余选手参与此项赛事后,由于人员激增,特别是2004年报名人数接近3万。虽然明确要求参赛者需进行正规体检,但由于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做到对每一名参赛选手逐一进行复检。赛事的主办方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作出的初步解释是,比赛规模扩大,参赛选手增加,特别是业余选手的大量加入,可能是出现猝死的原因之一。
进入到2005年后的一月份,北京的一群登山爱好者利用元旦假期前往山西小五台山进行登山活动,再次遭遇到险情,幸亏营救及时才没有带来人员伤亡。不过,接下来同在一月份,一对同为登山爱好者的北京新婚夫妇前往四川四姑娘山以攀登的方式度蜜月,但因为准备不足,导致险情出现,其中新婚丈夫遇难,新婚妻子经过当地公安等部门上百人的营救后方幸免于难。
2005年1月4日,吉林一所大学的一名学生在期末考试过程中,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同一天,北京一所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猝死。去年12月17日,北京邮电大学一名本科生在操场踢球时猝死;12月29日,另一所北京的大学也有一名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猝死。接连出现的一桩桩因运动健身带来的伤害,尽管有其偶然性,但其原因细细分析起来,教训都是深刻的,这一起起因运动健身不当带来的致命伤害值得广大体育爱好者警醒。
科学充分的准备是确保安全的前提
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李丽莉是位有着丰富群众健身经验的专家,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示着,不管是选择什么样的健身运动项目,进行科学充分的准备是确保安全的前提。她分析说,每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在不同时期都是不同的,因此项目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这一时期身体状态来安排。最合适的方式是每年都定期到指定医院或是体质监测部门去作必要的检查,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由运动专家开出有针对性的健身处方来进行。
另外还要充分了解所选择运动项目预防意外伤害的特点和方法。例如登山爱好者们在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这些准备包括对当地地理、气候、气象等情况的了解,携带必须的各种登山防寒装备、无线电救援设备以及相关救援和野外急救装备,同时相关的技术培训等都是必备的。同时,还应当选择建立同后方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便及时得到救援和支持。冬季登山还应要高度重视防寒。
李丽莉介绍说,户外运动因与大自然的交融,以及挑战自我等特点吸引了许多体育爱好者。但值得提醒广大户外运动者的是,这些项目必须选择在具有充分安全系数的条件下开展,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目的是健身,而不是玩命。活动前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也是这些运动项目的组成部分。
李丽莉还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了必要提示。滑冰爱好者们在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冰面的融化程度,防止溺水而亡。在从事这项活动时,最好结伴而行,万一出现险情时能够相互救助。预防冬泳所带来的意外性伤害,其实也是有要诀可以掌握。这些要诀是:游阳不游阴,游雨不游风,游雪不游雾,游清不游浑。在冬泳时间上也应当根据当时的气温来确定,正常情况下一般以20分钟锻炼比较合适。
目前越来越受到体育爱好者喜欢的户外滑雪运动,也是项容易给运动者带来伤害的新兴项目。从事这项活动的爱好者们,应当首先在各个滑雪场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动作要领,同时掌握自我防护的方法。在运动之前,也同其它运动项目一样,必须做好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将身上的关节活动开了后,再进行运动。
至于目前越来越流行的自驾车出行,除了做好车辆的保养外,不要疲劳驾驶,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必备的条件。同时,也最好能够结伴出行,以应付在野外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新华社北京2月12日体育专电
记者汪涌)
特约编辑:LUC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