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10年来最高的电影票房纪录 15亿人民币的成绩,迎来中国电影步入第100个年头,恐怕是中国电影主管部门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2005年伊始,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迫不及待地用一组数字拉开这个纪念盛典的序幕。2004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5.7亿元,比去年提高近60%。其中超过亿元票房和票房前三名的影片都是
国产片,分别是《十面埋伏》1.53亿元、《功夫》1.25亿元和《天下无贼》1.01亿元。国产电影的票房总收入约8.25亿,这也是国产片的票房收入首次超过进口片。
15亿,并不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最高票房,1989年这个数字是27亿,观众达 293亿人次,之后票房一路下滑,1999年,观众人次已不足
3亿,电影票房收入仅仅为 8.1亿元。随后几年的票房也始终徘徊在10亿元上下。而同期美国国内平均的电影票房大约是50亿美元。
随1995年大片而来的分账制、院线以及一切以票房为中心的观念开始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电影决策的思路。
2001年至2002年,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并推动潇湘电影制片厂组建电影集团,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益。就这样,中国内地电影经过解放前的市场发展萌芽期,到解放后长达半个世纪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影片命运的商业停滞期,终于开始了向电影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大举迈进的时期。
刚刚过去的2004年,则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实施初见成效的一年。童刚更是踌躇满志地定下2005年目标:电影局将力争在年内完成《电影促进法》初稿,争取尽早进入国家立法程序,推动电影事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这一年,中国电影恰走过第1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