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必须承认,中国内地最大电脑集团联想正在冒险,结局可能辉煌,但也可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败,痛下决心的过程中,应不乏壮士远征般的慷慨豪情。
但如今的尴尬是,“壮士”尚未出发,却面临被提前“缴械”的风险。
美国政府下属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
US)上周决定,将对联想与IBM交易进行45天的延期调查,以评估该交易是否会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按照惯例,一旦被延期调查,整个交易有50%流产的可能。
“威胁论”最早是美国著名共和党议员唐·曼祖罗与其他两名共和党议员提出的,他们一起给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写信,要求允许CFIUS对联想与IBM交易进行延期调查。那时他们打出的大旗是“国家安全”,觉得联想收购IBM电脑可能会泄露什么“军事秘密”。
可这两天,曼祖罗先生又“刷新”了他的“威胁论”。他依旧认为中国的联想会是个麻烦,理由则变成了“联想试图借此取得对美国PC市场的控制权”。
“刷新”当然有必要,因为此前的“国家安全威胁论”连美国自己的专家都听不明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表示:“PC已经成为一种日用品,全球PC数量达到了上千万台,并且它的价格并不昂贵,因此很难想象PC怎么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可“市场威胁论”显得更加荒诞不经。
如果进来一家外国企业就可能“控制美国市场”,称霸全球的戴尔、惠普岂非太弱不禁风了?
按照这种思路,中国是否应该在10年前就把戴尔、惠普、IBM赶出中国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外电脑如潮水般大举进入中国,那才是“控制市场”,联想等国产电脑品牌几乎集体灭亡。
本报上周就有猜测,延期调查的幕后,可能有产业力量在努力活动——那些全球霸主非常讨厌这么快就要在全球范围与联想开战。曼祖罗先生的最新“表演”,表明这种猜测离真实并不遥远。
除了那些幕后力量,“有色眼镜”应该是联想当前一切阻力的根源。
从上个世纪中国刚有点崛起的苗头开始,各种“威胁论”就层出不穷,总有一部分权贵人物相信“美国不应当向中国出售可能会被用于绞死自己的绳子”。比如那位曼祖罗先生,从前年起就在猛烈抨击中国的汇率政策,其非常有恒心。
在敌视的目光下,联想只是他们新的猎物。哪怕是收购一家美国的方便面企业,他们也会觉得浑身不适。
当然,此时就祭出民族主义的愤怒大可不必,美国政府的慎重,也可以理解为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通过联想目前遇到的困难,中国起码有一点可以学习:我们今后要爱护联想,爱护一切中国自己的优秀企业,就像美国人爱护戴尔、惠普那样——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容不得别人欺负。
(张旭光)
特约编辑: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