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时间,浙江省的数千家企业被宣布“信用破产”——
眼下,一股“信用破产”旋风吹遍了浙江大地。先是262家省属企业在不久前被浙江省工商局宣布列入信用“黑名单”,接着,杭州市工商局又宣布了8079家企业“信用破产”。
政府催生了“信用破产”
2001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实
施“信用浙江”战略。2004年,省工商局开始评价全省工商企业,按照信用状况分别归入A、B、C、D四类,并以绿、蓝、黄、黑四种不同颜色表示,同时详细地表述为“信用优良”、“信用良好”、“信用稳定”、“信用波动”、“信用低下”和“信用破产”六个级别。
据省工商局信用办公室副主任杨财标解释,工商局掌握的标准是:被宣布为“信用破产”的企业都是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对于其他级别的信用等级,工商局则是依据企业基本信息、经营状况信息,以及诸如消协等社会中介提供的企业违法违规、不讲诚信的经查实的信息,对企业信用等级作具体评价。
作为几年以来的工作成果,评价结束后,省工商局特地于2004年12月2日召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公示会,向社会公开了首批262家“信用破产”的企业名单。不久后,杭州市工商局又公布了一批“信用破产”企业名单,数量达数千家。一些媒体以“突然死亡”与“信用破产”为题报道,将这种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命名为“突然死亡法”,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议。
“突然死亡”的提法让工商部门不能认同,更多的企业找到工商局问“能不能再评一次?”
“突然死亡”的提法,让省工商局不能认同。杨财标对全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他说:“概念完全走样了!”杨财标解释,“信用破产”并不表示企业就“死亡”了。
依照工商局的标准,只有已经被工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的企业才会被列入“信用破产”名单。但是企业还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才算“死亡”,而这期间他还有违法经营的可能,因此工商部门才将其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工商局无权判决一家企业‘死亡’”。
杭州市工商局信用办副主任陈建忠则指出:“有人说我们故意‘零存整取’!”“他们的意思是说工商局故意将一家一家的违法企业名单累积起来,等到年底一次性公布,以此扩大影响。说白了,他们是在说我们‘作秀’!”
但是更多的企业找到工商局问“能不能再评一次?”“企业诚信建设,政府推动的同时,关键还得靠企业自身努力。”陈建忠说,工商局打算逐步建立“企业推动,社会共建”的发展模式。
企业什么信息该公开披露有争议
浙江省工商局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监管制度,并开发了高效的评价软件,因此只要获取企业的必备信息,就能快速得到其信用等级结果。
但是,“信用的问题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杨财标说,尽管工商局在企业信用监管的信息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已经做到了省内工商系统“内网”的信息集中、整理与共享,但其他单位还无法直接获取这些信息。“某些信息可能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他们大都不愿意公开。必须要通过立法确定可以公开的信息的范围和标准。”
目前浙江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是立法太难。”杨财标说,“浙江省政府2003年初就拿出了《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披露办法》草案,但什么信息可以公开,什么信息不能公开,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怎样找到一个平衡点,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争议。另外,相应的网络安全问题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暂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立法还没能通过。”(本报记者 陈穆商)
特约编辑: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