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北京传媒对市“两会”的报道普遍提到,市建委主任刘永富给市民服了这样一颗定心丸:今年,商品房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涨幅会与去年差不多,每平方米300元左右;对住宅结构调控的目标取向是,适度开发经济适用房,控制高档商品房,大力发展普通商品房。
在市民
角度,商品房体系中,住房最受关注。面对刘主任透露的波动不大的涨幅,恐怕也有不少人会坐立不安,想想,若打算今年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你将多付3万元,对此眼也不眨而欣然接受的会有多少?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对住房价格涨升不止的局面究竟正不正常,实际从来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令人莫衷一是的同时令政府调控左右为难。
但我坚信一点,面对考验,政府调控的取舍立场必须倾向绝大多数百姓,每当我看到这样的价值取向,总是会为之叫好。所以,对北京市建委刘主任透露的信息,我更看重住宅结构调控意图,这样一种经济适用房与高档商品房两头小、而中间的普通商品房大的结构,类似于社会收入结构上理想的“橄榄形”。如果坚持此型在全国城市住房发展中成为普遍的政策取向,就能给人以充分的期待。
值得指出的是,要调控出一个“橄榄形”住房市场结构的结果来,在过程中对直接影响百姓购买力的价格监控仍是重中之重。我见到,1月15日,在新华社一则关于北京商品房销售价格达到七年来最高的消息中指出,去年住宅类销售价格比2003年上涨4.3%,其中普通住宅和豪华住宅的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5.2%和1.7%。作为“橄榄形”中部的普通商品房涨幅远远高于高档商品房,无疑是不妙迹象。祝俊初《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