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2004百姓安全用药调查”日前公布调查结果,其中一项“目前药品领域主要问题”的调查显示,老百姓最不满意的是药价虚高,占被调查总数的44%。 药价虚高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耐人寻味的是,8年多来,连续16次降低药品价格,涉及800多种化学药
品和300多种中成药,平均降幅15%,但老百姓大多没有感觉。原因何在? 综合起来看,自主定价的药价大幅上涨是主要因素。我国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多年来数次降低的,基本是“政府指导价”。目前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约为1500种,从销售额看,仅占市场份额的40%左右。而近年来,部分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价格却不断上涨,直接抵消了政府定价类药品的降价效果。 “堤外损失堤内补”,这边降价,少赚了,就让那边涨价拿回来,这是不少企业的拿手好戏。于是“降价”的口号喊得山响,企业的腰包反倒鼓了起来。在商言商,尽管舆论没少呼吁商家要“赚阳光下的利润”,但这些呼吁毕竟没有太强的约束力。 药品8年16次降价,百姓仍难得实惠,原因即在于市场的失衡。今天大多数的药品价格已彻底松绑,此类药品价格几何,完全由企业自己说了算,无拘无束的企业立即闻风涨价。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是市场规律;放开价格控制,也是大势所趋。但问题的关键是价格由市场决定有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即市场必须是成熟的。成熟的市场之中有均衡机制,能够对商品供求和价格进行理性的调节。然而以我们现在的市场状况看,显然还很不成熟。 药价降了16次,百姓却没啥感觉,这个“没感觉”,或许正是对“有形之手”的无声呼唤。奚旭初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