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四书五经”摆上儿童书桌 专家提醒:适度导读十分必要
“我觉得古人很聪明。”
“为什么呢?”
“他们用一个字能顶我们现在几个字。”
“学古文有用吗?”
“有用,写作文能用上。”
日前,
在哈尔滨市第七十中学,记者与该校初中一年级学生李添惠进行了一番对话。
不知从何时开始,哈尔滨市一部分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对“国学”的喜爱悄然升温。在一些中学里,“四书五经”和古典“四大名著”已经纳入学生的课程当中。
李添惠的母亲告诉记者:“我女儿作文写得好,也挺懂事。”李添惠告诉记者,老师经常会教他们看一些古典名著,在他们的语文试卷里,除了常规教学内容以外,“四大名著”方面的考题占到了4分。
在最早推广经典诵读活动的哈尔滨荣智学校,党委书记吕范介绍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们每天有30分钟跟老师读经典,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竞赛,孩子们兴趣很高。现在已坚持三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经典文化的熏陶,孩子在校文明了,在家孝敬了,学习主动了,真是受益匪浅。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牧童介绍,哈尔滨市于2001年开始课程改革,教材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学校可以自主为学生安排一些课程,比如传统文化教育。
“我从事教育工作30年,‘四书五经’、《三字经》和唐诗宋词都是我小时候背的。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和理论,学生对古代经典著作感兴趣,如果不影响正常的学习任务,不加重学生负担,这是件好事啊,但是要引导。”
对于孩子进入“私塾”学“国学”,一些家长表示“孩子的语文水平很有进步,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会谦虚礼让”。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心:“毕竟是几千年前的东西了,而且孩子也未必能看得懂。”更多的家长则认为:“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对此,牧童表示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看,“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国学私塾”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过常宝教授表达了他的看法:“在古代,识字就是从诗歌开始的,诗歌就是启蒙教育。现在中学基础教育语文程度在下滑,但是说私塾对提高语文水平能起多大作用也不好说。如果纯粹是文化修养那它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不要攀比,不要比谁背的诗文多,不要一窝蜂,如果是这样的话,反倒遏制了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富金璧教授认为,让孩子多学经典古文固然有益,但有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强制灌输给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一旦教、学不得当,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因此科学选材、适度导读十分必要。
(1月24日《人民日报》刘红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