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群山环绕,封闭的班老村。
班老村农民的土屋见证着生活的沧桑。云南信息报供图
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数字,目前全国有十分之一的毒品来自云南临沧市,临沧的毒品有一半来自永德县,而永德县最近5年抓获的本县贩毒人员中,有85%是班老村的农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班老村村民因用背篓为毒枭运送毒品,109人被捕,33人被判死刑。班老村的村民为什么要背毒、贩毒呢?1月16、17日,记者翻山越岭,走进了这个神秘的———背篓背毒第一村。
18公里泥泞山路车子颠簸1个半小时
1月16日上午,记者从永德县城乘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43公里外的小勐统镇。
听说记者来采访,号称该镇“首富”的罗三毛先生,亲自驾驶那辆已经看不出牌子,有点“面目狰狞”的国产越野车送记者前往18公里外的班老村。
悬崖上的山路悬吊吊
几天前下的那场雨,在山间的土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沿着拖拉机碾出的沟壑,看着崖下100多米深沟,年近40岁、号称“老驾”的罗三毛一路上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罗三毛说:“你们还算运气好,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来的时候正处在雨季,没有人敢在湿滑的路面上开车,所以他们不得不徒步行走。”
“背毒”村里山地多18公里泥泞不堪的山路,让越野车整整走了1个半小时。当日下午3时许,在班老村委会门口,记者遇上了正要去甘蔗地的村委会主任杨林强。据杨林强介绍:“班老村管辖14个自然村,98%%是山地。2003年,班老村人均纯收入380元,人均占有粮食259公斤。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难题。”接着,杨林强苦笑着说:“我们村是因‘背毒’而出名的。”
“爸爸背毒被枪毙了 我从未见过爸爸”
在村委会主任杨林强的带领下,当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班老村崩龙寨(全寨35户人家中有一半参与过背毒,16人被捕,9人被判死刑)。今年12岁的小福,就在这个村子里生活。
12岁孤儿帮人放牛
在小福家,记者见到了他的奶奶———67岁的穆后娣。她告诉记者,“昨天,小福放寒假回来后,就到大山那边的村子帮人家放牛去了。人家管吃管住,他过完年才回来。”
小福和奶奶住在3间土基房里,堂屋里空空如也。她们“卧室”里摆放着的两张木床,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具。床上摆放着两条已经露出棉絮的薄被子,叠放的衣服成了她们的枕头。在小福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灶台上两个黑乎乎的罐子里,正冒着热气。铁锅里是水煮洋芋。奶奶说:“政府定期给我们粮食,基本上够我们俩吃。”
童年记忆:家破人亡
村委会主任杨林强说:“小福的爸爸背毒被枪毙后,妈妈改嫁了。2003年7月底,小福的爷爷病死了。只剩下小福和奶奶相依为命。小福上学的费用全免,学习成绩中上水平。2004年,学校组织观看《禁毒宣传讲座》的电影,小福当场哭了起来。”小福在作文中写道,“影片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就是我家的写照: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爸爸,从未得到过父爱,因为父亲背毒被枪毙了。如果爸爸活着该有多好!在梦中,爸爸抱着我,还把我放在脖子上。”
“挑80公斤炭只能赚3元 背几十斤大烟壳赚上千”
见到李太朝时,他正在他开的铺子里修车。杨主任说,“他是村里第一批因背毒被判死刑(缓刑)的村民。”听说记者要为他拍照片,李太朝赶忙打了一盆水,用洗衣粉洗脸、洗头,一遍又一遍仔细洗手。但是,潜藏在粗糙的皮肤裂缝里的污渍,却怎么也洗不干净。
娶媳妇的钱被骗了
李太朝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尴尬地笑了笑说:“我其实并不是坏人。我背毒是因为辛辛苦苦攒的4000多元,本打算娶个媳妇,不料却被骗子骗光了。当时,我想死,想跳楼。后来我又想,反正也是死,还不如通过背毒贩毒,把被骗走的钱挣回来。”
背毒赚钱被判死缓
李太朝喝了口水,接着说:“第一次背毒是在1980年。我和另一村民背着几十斤鸦片,从缅甸果敢县背毒到巍山,一天一夜就走了80多公里山路。第一次我们俩赚了1000多元钱。后来,只要外地大毒枭到巍山收购毒品,我们就到缅甸的果敢县背毒卖给他们。我没计算过3年多时间自己究竟背了多少毒品,只是清楚地记得,挑80公斤炭只能赚3元钱,而背几十斤大烟壳就能赚几百、上千块。1983年2月14日,我和女友结了婚,当年8月,我就被抓了。一审,我被判死刑。”
出狱时儿子已13岁
“二审时,我知道妻子怀孕后,我突然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活下去的欲望。我在自我辩护时说,‘给条命吧!我想见到尚未出世的孩子!’二审,我被改判为死缓。后来,在狱中表现好,我获得了减刑。1997年6月27日,我出狱时,妻子早已改嫁,孩子已经13岁了。”
背毒最猖獗时几乎家家都贩毒
杨林强告诉记者,“我们村一些农户,生活贫困思想愚昧,到缅甸去打工,上老板的当,经受不起老板的诱惑,人家给钱就冒着生命危险帮别人背毒品。早在建国以前,村民就开始把帮毒枭背毒运毒当为谋生的手段,并形成了传统。”
运毒一次获利上千 贫穷村民铤而走险
临沧市永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杨富说:“村民主要以马仔的形式帮境外的毒枭毒贩背毒品,再贩运到保山、巍山等地。据群众举报,背毒最猖獗时,班老村几乎家家都在贩毒。而贫穷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那么,班老村究竟贫穷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杨林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班老村60%%左右的人都吃不饱,老人孩子连汽车什么模样都没有见过。在2002年前,人均年收入仅300元,而村民为毒贩背毒运毒,一次就能获利几百到上千元,对于连玉米饭都吃不饱的村民来说,背毒运毒的价钱无疑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于是班老村的村民不惜铤而走险去背毒谋生。”
父辈背毒纷纷被枪毙 留下30多个单亲家庭
班老村中心小学的李校长告诉记者,由于背毒被枪毙,全村有30多个单亲家庭。由于主要劳动力的缺失,也使这些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贫穷。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性格孤僻,有强烈的自卑感。虽然,当地政府给与了相关的资金补助,但是仍有三四个孩子因为经济原因中途辍学。
“背毒村”形成的根源
班老村究竟为什么会成为“赫赫有名”的“背毒第一村”呢?仅仅是因为贫困吗?尽管当地公安局缉毒大队竭尽全力严厉打击背毒贩毒,为何仍无法摘掉班老村“背毒第一村”的“帽子”呢?
山路复杂贩毒便利
1月17日上午,记者找到了永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杨富。为了彻底弄清班老村为何会成为“背毒”村,2004年6———12月,杨富花费了半年时间,深入班老村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杨富认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是班老村成为“背毒”村的最主要原因。班老村处于云南省西南部,濒临怒江南岸,距离缅甸果敢县仅40公里。(而“金三角”中的缅甸果敢属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管辖,1989年果敢被缅甸政府确定为掸邦第一特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果敢同盟军实行“以毒养军、以毒护军”,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大量毒品迂回北上更甚,加之那里长久以来存在大规模毒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原因,使得果敢作为北“金三角”已成为毒贩的“根据地”。)
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从境外到内地的主要山间贩毒通道有7条经过班老村。由于山间的道路错综复杂,道路并不像公路那样容易辨别,一般人进入山区很容易迷路,只有当地的村民才熟悉这样的道路。所以,村民们通过山间贩毒通道“背毒”的“成功率”相当高。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班老村由于历史及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成为交通落后闭塞的死角。从班老村通往永德县小勐统镇政府驻地的18公里山区土路,通往镇康县石桥村的11公里土路,以及通往小勐统镇湾甸村35公里土路,均是干季通车,到了雨季根本无法通行。即使是干季,这种路况普通客车也无法通行,所以村民在干季出行,只能坐拖拉机。
“要想富先修路,而村民们根本拿不出修路的钱。”1月17日下午,班老村崩龙寨村民李正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0年以前,崩龙寨能顿顿吃上苞谷饭,就算是好的人家了。谁不喜欢过好日子?谁愿意去背毒,去冒险?关键是我们穷。当年,我们村的村民一年到头,不停地劳作,但是一半以上都吃不饱。所以,很多青年人都结伴,到缅甸去背毒。”永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杨富认为,从一定角度,贫困的班老村农民被毒贩利用了。
素质偏低观念陈旧
班老村中心小学的李校长告诉记者,整个班老村至今没有一名大学生,全村的高中生只有5名,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占90%%以上。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而更多的家庭迫于生计,让适龄孩子在家放牛、割草,不愿让孩子读书“浪费钱”。李校长说,上一代人的素质,必然影响到下一代人素质的高低。正是这种恶性循环,使整个班老村村民整体素质偏低,思想简单、愚昧。造成的后果是:他们贪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同时,对法律一无所知,屡屡被毒枭所利用。
由于村民文化低,不具备科学知识,虽然有部分农民想靠养殖业发家致富,但该村无人懂兽医知识。崩龙寨村民沙某,去年养了5头猪、40多只鸡。因为猪、鸡不幸患上传染病,未能得到及时医治全部死亡,造成数千元的经济损失。2003年,全村因为猪、鸡因病死亡造成的损失超过2万元。这对于并不富裕的村民来说,打击非常大。班老村村委会主任杨林强说,全村富余劳动力为1100多人。虽然,政府多次组织民工到深圳、广州等地打工,但是效果不太理想。更多的人宁愿在家附近“打工”或闲在家里。
发展经济根治“背毒”政府投入40万扶贫款
为了让班老村村民早日富裕起来,当地政府依托附近的糖厂,鼓励扶持村民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1月17日下午,记者看到,在距班老村村委会不到半公里的山路两边,村民们正在搬运收割下来的甘蔗。暖暖的阳光下,村民们挂满汗珠的脸上,笑意浓浓。
村民郭晓敏说:“我们家共有12亩山地,过去是种玉米,每亩地收入只有400元,从去年开始,政府扶持我们改种甘蔗,每亩地收入700元。现在我们寨子有70%%、80%%的人都在地里种了甘蔗。”郭晓敏告诉记者,崩龙寨村民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靠种甘蔗,政府除扶持他们种甘蔗外,还帮助他们发展养牛、养猪等副业。今年,政府还无偿给村民们提供了早熟核桃新树种,每亩山地栽种40棵,她们家共种了132棵。永德县小勐统镇扶贫干事李建昌说:“去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班老村的情况后,县、镇两级政府立即给班老村拨付了40万扶贫款。村委会用这些钱修通了到芒兑自然村的简易蔗区公路,买来了1.33万株早熟核桃树种(免费发放给90户村民,3年就能产生效益)另外还为村民建成了4个沼气池。”
村民举报贩毒分子
经过禁毒大队的大力宣传,一些村民们已经有了和贩卖毒品斗争的意识。2004年7月20日,班老村村民主动到小勐统派出所举报,有人利用汽车油箱贩毒。在村民的带领下,禁毒民警在老都街对面山路上的吉普车油箱内查获海洛因1462克。另外,村子里还自发形成了一批禁毒积极分子,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会迅速地向派出所报告。
班老村村委会主任杨林强说:“自从2000年云南省把班老村列为全省毒品重点整治村以来,临沧市相关部门多次派工作组到班老村,帮助村民改变靠背毒运毒生存的方式,为村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现在崩龙寨再没有人出去运毒背毒了,整个班老村的贩毒情况正逐渐减少,但要完全杜绝‘背毒’这种现象还需较长一段时间。”
本版稿件由云南信息报提供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