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弱势人群需要温暖的家园
在大多数同龄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的时候,黑龙江省一名17岁的女子周某在新年之前的一个傍晚从6层高的楼上跳下来,自己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尽管她的家人不愿承认,也一
直拒绝让孩子接受精神康复方面的治疗,但是左邻右舍们都知道,这位平时看起来很安静的女孩子,其实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正在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黑龙江省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这个省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50万人左右。据相关权威部门出台的《中国精神卫生的2002-2010规划》提供的数据,全国目前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为1600万左右。
这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无情的病魔使他们成为不幸者,社会的歧视又在无形中剥夺着他们享受公平和现代文明的权利。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而且,在很多的时候,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他们只是一些“不正常人”,却疏忽了他们也是需要真心关注和救助的弱势人群。
90%精神疾病患者散落社会
黑龙江省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全省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31所,床位总数6677张,平均每万名精神疾病患者有1.52张病床。但就是这些少得可怜的病床,有一半以上空闲着。也就是说,50万名精神疾病患者中有90%以上散落在社会上。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这里的550张床位目前仅住了300名患者。副院长张聪沛说,那些散落的患者中,许多人经过正当的治疗可以回归社会,但是由于得不到治疗,他们失去了康复的希望和机会。
而且,这些被视为“异类”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有暴力倾向者,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隐患。
哈尔滨市装卸运输总公司动力公司职工许永利就是一个民间称的“武疯子”。40多岁的许永利独身一人,居住在单位名下的一处平房。平日里,许永利腰里插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手中拿着一根螺纹钢管,动不动就打人,邻居们整天过得提心吊胆。2004年9月3日下午,许永利用螺纹钢管将公司一名职工活活打死。警方在侦查中发现,附近的居民对这起命案丝毫不觉得意外,他们说:“大家都有预感,出事是早晚的。”
警方还了解到,许永利只有一个姐姐,但很少走动,许平时没有什么朋友,是一个“孤家寡人”。去年8月的一天,许永利病情发作点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被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送进精神疾病医院治疗。但是因为每月近2000元的住院费用无着落,许永利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出来了。
张聪沛说:“像许永利这样的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尤其需要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也特别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许永利居住地的大庆路派出所所长董永平介绍,2004年7月,派出所向街道办事处和哈尔滨市动力区民政局分别打了报告,建议解决许永利住院治疗的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直到命案发生。
精神疾病治疗机构艰难度日
在许多医疗机构为打击“红包”现象大伤脑筋的时候,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却经常为医护人员的薪水发放犯难。一位骨干医生透露,最近5年他的工资一直只拿到总额的60%~80%。事实上,与这里的情况相仿,黑龙江省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大都捉襟见肘、艰难度日。
黑龙江省精神疾病防治所是国内著名的精神疾病防治专业机构,当年曾拥有在全国业界赫赫有名的骨干专家“十大金刚”,但是因为待遇偏低,这些专家相继到国外和南方发达地区求发展,“十大金刚”眼下仅剩下2个人固守阵地。
这个防治所副所长王军说,对于精神疾病的防治,毫无疑问要依赖于专业机构。但由于专业机构运转困难,削弱了治疗能力,这也是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及时入院得到治疗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我国目前正规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分3种:一种隶属于民政部门,负责收治那些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类精神疾病患者;另一种隶属于公安部门,负责收治那些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疾病患者;第三种是经批准设立的普通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医疗对象是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普通精神疾病患者。从患者人群构成看,后者占大多数。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属于普通医疗机构,成立于建国初期,是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目前医院有在岗职工400多人,离退休200多人。张聪沛说,由于医院运行成本加大,势必抬高医疗费用,无形中把负担转嫁到了患者身上。越是这样,患者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建立法律和人文的共同关怀
全国目前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为1600万左右,精神疾病目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在第一位,占疾病总负担的20%。据世界卫生组织上个世纪末期推算,中国精神疾病总负担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25%。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目前的状况仍不容乐观。黑龙江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副处长赵海滨说,目前黑龙江省的精神疾病防治体系还非常薄弱,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而且,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也很不全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对此,各界一直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立法,使精神疾病防治规范化、法制化。黑龙江大学副教授张君说,按照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家庭没有能力支付每月四五千元的治疗费用。加快精神卫生立法重在建立以国家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对精神疾病的防控与医疗保障体制。
据了解,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精神卫生法,其草稿经多次讨论,但至今没有出台。张聪沛说,相关立法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保障医疗机构的运转,保障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治疗等相关权益。精神疾病患者如果得到及时、系统、科学的治疗,40%以上能够回归社会,一般患者则大部分可以治愈。因此,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本身也是一项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事业,通过立法加以保护有重要意义。
张君说,除了通过立法保证投入渠道、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应当切实加强对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意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和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弱势群体的氛围。要消除精神疾病患者是“不正常人”和“废人”的偏见,给予他们法律和人文的共同关怀,提供法律和社会的双重保护,让他们享有正常的生存和康复环境。(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范迎春)
特约编辑:LUC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