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胶州市坚持“工业立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品牌强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切实发挥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引导、催化、扶持、服务和支撑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组数据
令人振奋:胶州市2004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58.46亿元,科技贡献率达51%。 立足创新,唱好高新技术“主题曲”
近年来,胶州市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唱好科技兴企这出“重头戏”。
———积极引导外向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铸造新的经济隆起带。胶州市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强的大项目、大企业,提升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档次。爱默生、拉法基、佳世客、正大、沃尔沃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海尔、中集等名牌企业先后落户胶州。借助海尔新材料研发中心、海永利博士后指导站等的加入,十里工业长廊变成了十里高新技术长廊。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开发出国际上最先进的发泡、保湿技术,成功占领国际市场,其冷藏箱生产份额分别占国内市场的60%和国际市场的20%。
———大力扶持传统产业,加紧高新技术改造:选择了15家技术力量雄厚、经营情况较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注入资金帮助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有青岛锻压机械集团公司、青岛精锻齿轮厂、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技术中心被认定为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共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31家,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80家,科研开发服务机构62家。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视塔及电力塔、通讯塔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85%和75%;青岛四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增碱度法海水脱硫’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工业性中试”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环保型防垢除垢净水器”等20余项成果通过国家及青岛市科技成果鉴定。
———建立了企业信息数字化、内部信息集成及单元技术深化应用等不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点,并在100家企业推介信息化。2004年,胶州市被认定为“青岛市信息化建设示范市”。
突出特色,奏响农业科技“交响乐”
立足科技兴农,胶州市抓传统,带特色,建设科技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积极挖掘和培育出“白、红、黄、绿、黑、蓝”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
白:“胶白”名扬海内外。指导、扶持4家民办大白菜研究所加大对不同类型大白菜的选育力度,加快了“胶白”品牌建设,成为全国大白菜种子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胶白”种子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从25%增加到35%,产品远销海内外。红:辣椒红透半边天。建立了专业干椒研究所,其开发的羊角椒品质优良、产量大,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成为江北重要的大椒种植、加工基地。黄:土豆带来滚滚利。建立和完善了马铃薯繁育体系,加快建设江北马铃薯大市场。马铃薯最高单产接近5000公斤。绿:小草做出大文章。开展了“结缕草新品种‘海源一号’的产业化研究”,结缕草种子目前已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黑:“里岔黑”再放光彩。以“里岔黑”猪为品牌,建立了新老结合的畜牧园区,“里岔黑”猪良种基地、营海镇畜牧养殖园以及新雅养猪、波尔山羊等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5%以上。蓝:海洋养殖谱新篇。进行了“海参生态养殖新模式研究”,探索利用井水和生物养殖海参新技术,解决了在当地海域条件下不能养殖海参的问题;对虾高产养殖研究不仅克服了对虾养殖发病的难题,而且创造了年养两季、亩产5000公斤的全国纪录。
整合资源,引领县域经济“大合唱”
立足科技兴市,胶州市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联席会议制度。党政一把手亲自牵头,科技、教育、经济等部门参与,加强了对涉及“大科技”相关部门的协调。他们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县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同时继续抓好产学研工作,积极探索“官产学研”新模式。以市科技局“蓝色海湾”网站为载体,完善和运转了企业需求数据库和高校成果数据库,为校企联姻提供了信息服务保障。梁学勇林丛森颜波杜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