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月14日电(记者茆琛)“四年花去父母7.2万元,在校期间,平均每月花去1800元,可是父母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1700……”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04级新生小魏入学半年后,给父母写下了平生第一封信,信中,他详细计算了自己入学以来每月的消费情况和无所事事的
时间,按照每年10个月、每月22个学习日为标准,通过简单的乘除法,他得出了大学四年父母在他身上的投资,也同样计算出无所事事的时间里,他究竟浪费了父母多少血汗钱。
从1999年开始,重庆工商大学每个新生入学一个月后,都要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填写一张《学习投资效益分析表》,学生通过记录大学学习生活的有效时间及家长四年支付的全部费用,对自己大学学习的投资成本进行分析,而后,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假定学习毕业后的月收入,预测学习投资回报的时间。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不少学生将毕业后月收入定为5000元,计算出家长投资回收期达十年之久时,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重庆工商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朱卫嘉副院长介绍,大一新生走进校门还沉浸在考入大学校园的喜悦中,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也不重视。通过记录和计算,大一新生清楚父母给自己的投入每天达几十、上百元,相当于父母一周生活费的总和时,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这也是学校最初设计这个课程的初衷。许多同学从《学习投资效益分析表》中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自己平时的花销更加检点。有的同学还列出了小账本,详细记录支出的每一笔开支,养成了节俭的良好习惯。同学们也更加珍惜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许多学生称,没有想到自己一年要花这么多钱,在写给父母的信当中,认识到父母挣钱不容易,称以后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情让老师欣慰和感动。
“引导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理解”是《学习投资效益分析表》带给学生的另一积极意义。重庆工商大学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黄志亮说,学校里不乏入校半年都不与父母联系的学生,学校个别院系还发生过家长因学生不与自己联系,求助辅导员的事例。一些学生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甚至对父母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心存不满。《学习投资效益分析表》中的数据让学生知道家长每小时、每天给自己的教育投资,通过书信交流,学生也知道了家长每天的生活费用,两相比照,学生知道家长的生活艰辛,更体会到家长的艰辛,是为了自己成材。学生消除了与家长的隔阂,双方更容易沟通。
“《学习投资效益分析表》是大学思政教育课的创新。”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朱卫嘉副院长认为,《学习投资效益分析表》借助工商院校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记录、计算、书信交流等形式,改变了思政教育课“说教”的死板形象,学生亲身参与,数据充分有力,家长书信情真意切,学生从父辈身上学会了“奉献”,也认同了“吃苦耐劳”的真正价值。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