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主持人语:进入2005年,不管是房地产业界,还是广大消费者,都希望听到对今年的房地产发展预测,虽然市场的发展有诸多的不可知性,但了解各种预测,至少会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和思考的方向。本次我们就选取了《新地产》对今年房地产的10大预言,希望能为大家判断今年我
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预言1 汇率利率可能 微调企业融资环境趋好
一般认为,这一轮加息的幅度大概会在一个百分点左右。这个幅度的加息,对房地产需求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对开发商的财务成本压力也不大。汇率方面,今年出现松动的机会不小,但估计调整幅度不会太大,3%-5%的升值幅度是可以预期的。这样看,汇率的调整不会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的步伐产生太大影响,对投资需求不会产生过度压缩。在汇率继续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外资仍将持续流入中国,轻微的通货膨胀也将继续,而通胀的预期一定会将更多的资金赶入房地产。在供应缩减的情况下,房价极有可能大幅上涨。融资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业界在融资方式上还会做许多尝试。
预言2 地价继续上升 产品定位将向高端移动
土地出让制度的转变,将直接改变房地产开发的操作方法。项目的策划和定位将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土地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后,一个全国性的趋势是,土地供应越来越少,拿地越来越难,土地成本也越来越高。可以肯定,今年的地价仍将保持上涨的势头。因土地成本大涨而调整产品定位的开发商将会越来越多。在土地稀缺的背景下,市场将会供应更多的中高档产品,中低档产品则由于经济适用房的增加而日益淡出开发商的视线。
预言3 市场需求调整 住宅和写字楼市场继续向好
因拆迁产生的强制性需求今年将大量减少,市民换房和购置第二套住宅将成为住宅市场越来越重要的需求来源。分地区来看,一线城市的市场容量正在趋于饱和,新增市场的潜力有限,二、三线城市则面临大发展的前夜。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是房地产第一波大发展的主力,今后已不可能再大幅扩张,今后市场将逐步过渡到以二手房交易为主;相反,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城市和以武汉、郑州为代表的中部城市则显现出了无穷的活力。住宅和写字楼市场继续向好。
预言4 房价整体呈上升之势 有大幅上涨可能
去年10月29日的加息举动虽然幅度不大,但消费者在买房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加息会增加自己的月供负担,从而对需求造成实质性的压力。2005年的新建房屋供应量将急剧缩减。缩减的比例目前难以估计,但供不应求是肯定的。从买房的人群看,主力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年之家。新建商品房价格下跌是不可能的,而出现上涨甚至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则大得多。但二手房市场的全面启动,会使房地产市场的平均交易价格趋于平缓,甚至会比目前以新房为主的市场价格更低,从而改变房价虚高的印象。
预言5 商业地产将呈现冷热不均的局面
由于近几年住宅产业发展迅速,而社区和街道商业配套严重不足,今后数年最有前景的商业项目应该是小规模的底商和街铺。预计2005年就会出现为住宅小区“补课”商业配套的热潮。底商和街铺届时将是主要的商业地产投资热点。商业地产的发展,同时受制于商业业态的变化。去年年底,根据入世协议,中国将完全开放零售业市场。觊觎已久的外资零售企业将在中国市场大肆扩张,商业地产的投资商不能不注意到这种趋势并加以研究。
预言6 传统代理销售业务萎缩 前期策划和顾问服务受宠
由于去年房子热销,加上实力强大的开发商大都建立了自己的营销队伍,经过几年的市场锻炼也已成熟,所以单纯依靠卖房子的营销企业将很难生存。而另一方面,更高端的房地产服务机构,例如顾问行,今后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由于土地供应紧缩,开发商拿地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从而使前期策划的含金量也大大增加了。房地产服务机构今后将不得不从低端的代理销售,逐步走向附加值更高的前期策划和顾问服务。
预言7 大型开发商优势更加显著 巨头说话的时代来临
去年对于开发商来说,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土地政策。“招、拍、挂”对开发商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土地供应减少和土地成本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将彻底改变开发商操作项目的方式,并在行内建立全新的游戏规则。新的规则和新的市场环境,使开发商发生了分化。不同规模,不同定位的企业,将采用完全不同的策略参与市场竞争。相对中小规模的开发商,大型开发商在土地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将更为明显。
预言8 二手房市场前景可期 新盈利模式将成主流
二手房市场的全面启动,将把大量的购房者吸引到二手市场上。至少在一线城市,几乎所有的购房者都集中在一手市场的现象将会改观,人们的买房压力,将不是取决于新建商品房的价格,而是二手房的价格。目前二手中介依然十分混乱,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大型中介连锁机构。希望在这方面尝试的国内企业有不少,但目前来看,尚不成气候,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预言9 房地产产业政策 仍将保持矛盾的特征
2004年的房地产产业政策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的政策在2005年仍将持续,因为政府至今没有找到理顺其中关系的办法。由于政府土地开发能力不足,不少地区已在探索放开土地一级开发市场,以便向市场供应足够的土地。但具体成型的操作尚需时日,在这之前,土地紧俏已成为事实。开征物业税仍停留在学者的办公桌上,在目前的税收体制下,全面推行难度很高。短期内推出的可能性很小,中长期看,只要税收体制不做根本的改革,物业税的推出仍不可能。
预言10 大型开发商的竞争 更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中国的房地产与整个国民经济一样,过多的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和地区发展,但今年的情况已经出现变化。一线城市由于前几年供应量巨大,房改后的消费需求已经释放了不少,新建商品房的市场空间正在减小;土地成本急剧提高,使这几个城市的开发门槛大幅升高;二、三线城市急于发展,为从一线大城市“出走”的企业提供了扩张的空间。2005年,以量取胜的主流开发商的舞台将是二线城市,能否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将主要取决于他们在二线城市的表现。而豪宅市场的主流开发商,仍将留在一线城市。
特约编辑:广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