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高校招聘人才的价码越来越高,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加快学校建设固然重要,但是让更多的学生读得起书,是否更加重要?
武汉大学日前发出公告,以高额年薪面向全球招聘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年薪将根据自身条件在50万至100万元人民币之间,校方同时提供优良的工作和生活条件(12月26日《新京
报》)。
这类高校高薪招聘的新闻,如今是常见的。但其中有一个问题长期被人们忽略了:高校以高额年薪招聘人才,应该由谁说了算,该不该征求一下学生们的意见?
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可能觉得有些多余:高校有办学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多高的薪酬招聘人才,当然是校长说了算。人们对这种做法似乎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实际上,我国的公办高等院校,都是由国家和各级政府出钱办的,高校每年的各项费用支出,一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一部分来自学生交纳的学费,还有少部分来自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赞助。也就是说,高校用来高薪招聘的钱,绝大部分是国家的钱和学生们的钱。国家的钱,当然不能随便花,而学生们的钱,更不能随便花,是否高薪招聘某种人才以及支付多高的薪水招聘某种人才,应当事先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不能全由学校领导替学生们做主。
我们注意到,面对不断上涨的高额学费,很多学生及其家长感到不堪重负,而很多高校也常抱怨办学经费入不敷出。奇怪的是,一些高校一边大声“哭穷”,另一边却竞相加入到高薪聘请院长、院士和教授的潮流之中,相互攀比之势愈演愈烈。对此,学生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学校高薪招聘出手如此大方,为何在减免贫困生学费、制定奖学金政策时那样的吝啬小气?既然学校如此财大气粗,为何不能适当降低学费标准、适当减免更多贫困生的学费,让更多的学生不为学费而发愁?如今一些高校招聘人才的价码越来越高,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加快学校建设固然重要,但是让更多的学生读得起书,是否更加重要?
这些疑问归结为一点,就是学校拿学生们交纳的学费去高薪聘请人才,为何不事先征求学生们的意见,看看学生们怎么说。而由此折射出的一个深层问题就是,高校办学应该以谁为主体。笔者认为,在大学生支付的学费越来越多的今天,高校办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而且学校的各方面建设,也都应该以最有利于学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凡事多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正当权益,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这是高校管理者需要逐步确立的一种观念。晏扬